中国神经科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 编程设计借签
chenghwn 2007-8-11 23:04
从前面的论述可知: 在进行智能软件的编程时,我们不能盲目的模拟人脑,而应建立智能模型,了解各结构的功能关系。 1、不需要模拟两个大脑半球,只需要我们编程时将功能设计齐全即可。 2、不需要根据大脑设计纤维联系密度,而应根据我们研究的功能来设计。 3、要能控制设计的大脑的兴奋易化状态,使之按我们的目的去学习, ...
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解决情感、脑的高级功能的钥匙
chenghwn 2007-8-7 23:01
下面的链接是我的一篇文章,我认为它是解决情感、脑的高级功能的钥匙: http://mac.xmu.edu.cn/mindcomputation/2007-2/2-8.pdf 下面的文章是我的补充说明: 补充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本文结论的重要性、真实性,而非假设的。 一、只要我们承认人的任何思想、行为及大脑的功能都是由相应的中枢 ( 神 ...
8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两个大脑半球
chenghwn 2007-8-2 17:18
  两个大脑半球在功能上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产生两个大脑半球的母细胞位于机体对称的地方,因而它们的空间结构基因、功能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及限制下的起始分裂条件使它们的结构、功能相似。虽然多向分裂发展,但由于存在分裂限制及生存限制,因而使两大脑半球对应的细胞 ...
53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损毁的方法对脑的功能的研究
chenghwn 2007-7-28 17:14
由于存在顺行性与逆行性溃变及跨神经元变性,而一个神经集合集合的纤维联系是非常广泛的,因而通过损毁某一神经集合,如果大脑出现某一功能缺失,并不能表示这一神经集合就与这一功能有关,因为如果一神经环路的兴奋能实现某一功能而在这一环路外的神经集合受到损毁,就可能通过顺行性与逆行性溃变及跨神经元变性而影响神经 ...
4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皮质垂直柱的形成机理
chenghwn 2007-7-27 04:25
我们知道皮质神经元是通过放射状胶质细胞的放射状突起运动到其最终所在位置的,并组成局部环境。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知,每个胶质所在的局部有其局部空间结构基因,能在某一局部平面稳定的神经元必然具有组成这一局部空间结构基因的亚局部空间结构基因,那么在胶质细胞放射状态突起,一定范围内的局部空间结构基因应大部 ...
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纤维联系、神经兴奋、人的能力
chenghwn 2007-7-22 02:08
假设有a.b.c.d.e五群神经细胞集合。 A与B的纤维联系最丰富。A与C、D的纤维联系一般,但这种联系可使A兴奋C或D。而A与E的纤维联系贫乏,任何情况下A都无法兴奋E。 1、而A兴奋B与兴奋C、D会实现相同的功能,对D的兴奋最能实现功能。但在A还没有兴奋过B、C前,如果C受到了其它神经细胞集合的易化而使A更易兴奋C,从而使兴奋 ...
64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神经系统联系的对应性
chenghwn 2007-7-18 02:59
神经系统联系的对应性是神经的轴突的分布引起的因而我们有必要讨论细胞和其突起的运动与分布。 细胞和其突起的运动与分布 一、细胞运动、细胞运动的力的产生、空间结构基因。 粘附细胞的运动、静止是力作用的结果,由细胞产生的影响细胞体自身运动的力有:1、细胞膜与周围物质的粘附力。2、使细胞突起产生的力、粘附 ...
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细胞内物质的放射对应性运动、分布
chenghwn 2007-7-15 04:08
这篇文章我原来贴在biooo论坛上,具体链接如下: http://www.biooo.com/bbs/ShowPost.asp?ThreadID=37496 神经细胞间的突起联系为什么会具有严格的对应性、LTP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这都设计到细胞内的物质的运动与分布。如果我下面的讨论是正确,我们相对就能容易的理解细胞的运动与分布。 放射对应性运动、分布 —— ...
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意识讨论
chenghwn 2007-2-8 07:08
  一生命体只要它能感知环境刺激、回忆与刺激相关的一些记忆内容(对刺激做出认识),然后对刺激做出反应,那么我们就可说它有意识。   对人来说,他感知环境,习惯性的回忆起与描述环境刺激相关的一些内容,便产生了意识。如何正确的感知、回忆、描述环境刺激、行为是学习的结果,随不断的实践我们首先所“意识” ...
548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对象的识别
chenghwn 2007-1-30 05:36
在解决任何从没有处理过的问题时,都会产生解决这个问题的目的(除非多次解决这个问题后,解决它成为习惯性兴奋)   对象的识别。   1、两个对象相差太大,一次注意就能识别。   2、两个对象相似,一次注意不能识别,需再次注意到它们的不同之处才能识别,两个不同的对象虽相似,但总有不同的地方。对一种类型的对象 ...
757 次阅读|1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4-5-20 23:36 , Processed in 0.02383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