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科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96|回复: 5

人工智能与长生不老

  [复制链接]
bingdi 发表于 2009-3-25 09: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介
《神经网络与高级思维》一文于2004年在互联网上发表,当初本想系统的写好这篇文章,但由于一些负面因素却草草收笔,或许是缺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支持,或许是担心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问题,或许是自己不善于写作,或许仅仅是懒惰,这些年一直提不起兴趣去写这些东西。但最近的一个想法又给了我新的动力——“永生”。

本文是应一些看过我那篇拙作的读者要求,汇总他们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在这里做一些解答与补充,并在此基础上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谈一谈我的观点。


正文

《神经网络与高级思维》中已经介绍了从客观事物完成思维映射的过程,以及将特征、共性抽象出来的过程。这就涵盖了我们人类的主要思维形式即感知、抽象、形象、灵感等形式。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思维,都是一种过程,过程可并行可串行,无论哪种运行方式宏观上可视为输入、处理、输出。那么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又是怎么回事?


“主观能动性”是智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感念,所有的抽象概念都是以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为基础,之所以说高度抽象,是因为它是在其它抽象事物之上的再次概括,就这个概念在认知世界中这里做一个粗略的分析。如果说物质世界是基础,那么加上时间维度后物质的变化有了过程。在人脑中映射为过程事物,如行走、搬运、拿、吃等等。增加了感官回应后,如轻重、舒服、难受等等,过程事物会带有感情色彩,有感情色彩的过程事物再次加上时间维后,就得到了经验。我们可以有很多的经验,经验之间往往还有共性,那么共性在脑中也映射成一种抽象事物,这些抽象事物可以反复被分类寻找共性及再次抽象,形成多层次的分析模型。到这时系统已经具备了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条件。当遇到一个事物需要处理时,系统会激活不同层次的处理过程权衡处理。在多层次的处理模型中,任意的局部构成都可能是某个概念的映射对象,这些概念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与收发声音的某个过程相联系,构成词汇的表象,当词汇丰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建立在词汇层次上的思维过程就得以发展,语言最终形成。基于语言的思维形式,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这使的我们可以不完全依靠外界的信息输入,因为在大脑中已经构建了一个世界,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世界包含着个体所在客观世界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及规律法则。在这个虚幻的世界中,各种表象处理与外界环境的处理基本一致,因为前者的处理方法来源于外界环境的处理方法。这样大脑中的世界与客观世界就变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主观能动性仅仅是指脑内演绎出的结果运用于客观世界的过程。事实上哪怕只有一个映射关系与一个过程法则时,主观能动性就已经存在。


智能首先是一种能力,是改造或影响客观世界的能力,能力有高低之分,从以人为代表的高等生命体到病毒细菌等低等形式,更甚至于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人从单细胞(受精卵)生物逐渐发育成一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正好是人种的进化历程的微缩版本,从机械思维的建立,到逻辑思维的完善,最终达到智能的顶峰,个体的生命也基本消耗殆尽,而在此过程中培养的下一代又会踏着我们的足迹,反复演绎这一过程,并不断地冲击着智能的极限。


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建立起一套特有的思维系统。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建立起的思维系统就会有所差异,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将自己与其它人区分开来,形成特有的自我,那么“我”的定义应该就是个体沿着生命轨迹所建立起来的唯一的思维系统。思维系统相当于软件系统,它必须依托于神经网络这个硬件系统的支持。这里的神经网络已经不单单指生物神经网络,随着技术的发展,只要能提供思维系统的处理需求的环境都可以作为思维的载体,这当然也包含了目前已经很成熟的硅电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对硅电技术的不断促进,我们已经拥有了制造神经网络硬件环境的技术积累。而对于软件可以通过两个方式建立,一是设计一套成长环境去培养这个思维系统,二是克隆一个已经成型的思维系统。


培养思维系统简单的讲就是从婴儿到成人的学习历程,比较耗时费力,这里重点要说的是思维的克隆问题。


虽然思维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但基础的神经元组织结构确很简单,重点是神经元的类型、接口类型以及连接对象。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以完整的纪录下大脑组织结构,将这个结构下载到神经网络计算机中就完成了思维的克隆,到此,人就可以突破生理寿命的限制而达到“永生”,即换一个身体去看世界。


既然可以克隆,当出现多个克隆体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我想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从他们开始运作之时起,他们已经开始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出现个体差异成为新的个体。遗留的问题仅限于先前对外界资源环境的分配问题。


“永生”已不再是梦想。相信真的达到那天,文明将又会出现一次质的飞跃。


王慧东(huidong@163.com)
于二〇〇九年三月六日
thinker 发表于 2009-3-25 11: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想做到把所有的突触的三维图做出来还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做一个神经元的所在突触联系也要以年的时间来计算。即使能三维重构出所有的突触联系,但他们的联系方式,类型,传递路径,突触强度等都是未知数,也许做一些模型会给一些提示,但不能完全诠释在体的真实情况。做一些有义的尝试和探讨值得肯定。
 楼主| bingdi 发表于 2009-3-25 17: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度是肯定有的,如果不精确的复制这些,那么思维的复制将会出现偏差,至少结果象服用了精神类药物,当然百分百复制是不可能的,毕竟是从模拟描述到量化描述,但越精确结果就越自然,况且复制后的神经系统本身还有一层自适应自修复的机能。
复制过程按现在的技术肯定是损伤性复制,比如冷冻起来慢慢刨分什么的,所以时间不是问题。
 楼主| bingdi 发表于 2009-7-1 15: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进展请看我的网页:http://huidong.blog.163.com/
cheshengwu 发表于 2009-7-4 09: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很精彩!值得鼓励!~~
huangxiaoxiang2 发表于 2010-10-8 12: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欣赏,膜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4-4-20 16:48 , Processed in 0.0566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