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科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983|回复: 32

眼见和心象的关系?

  [复制链接]
ncsq 发表于 2007-11-5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想象所呈现的东西和当时视觉所看到的东西不会“重叠”的原因是什么?比如说一个人在演讲,他眼前仿佛就出现了许多他的理论方面的图象,这个和他当时所看到的底下坐的听众,比如有的在说话,有的在笑,

这时他脑中出现的图象和"看见"的观众在脑中是种什么样的关系? 还有,比如说人做白日梦的时候就周围什么也看不见,只是沉浸在自己想的世界里.

都是以"图"的形式出现在脑里,脑是怎么选择和认识的?不可能两个同时看成重叠的呀.

这问题,有人给的回答是"人的视神经系统不能同时把虚拟的和现实的图像同时传给大脑中枢,所以只能像切换镜头那样轮流呈现想象和实际的图像了。"

    有人说是"我认为这是中枢能量分配的问题.baddely认为人在执行一些意识活动时,是有一个能量的总和的,在注意的参与调节下决定给哪个活动分配的多些,给哪个活动分配的少些.
在人们回忆时,大脑的额前回和枕叶的一些区域会兴奋,头脑中会产生自己想象的画面,我们称之为表象.在运用和旋转表象时,也就是说你让你想象的画面动起来的时候,也是占用你的中枢资源的.当你努力的专注于表象时,中枢能量大多分给了对表象的操纵.而对于视网膜中的成像就会忽略.因为这时分给视力的能量就很少了.

白日做梦时,你视网膜中看到的画面并不是被遮掩,看不见了,而是变成了背景.表象则在你的头脑中成为了主角.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一些学生在火车轨道上边走边聊天,火车来了也不知道.尽管火车的气鸣声很大,但他们依然会没有察觉.因为他们全部的中枢能量都调用到了聊天内容上,而感觉器官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占用到的能量就很少了,所以他们察觉不到.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当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某物上时,知觉的对象和范围就会自然变小.

就好象你在专心看书时,可能察觉不到后面来了一个同学,而你如果不认真看书,可能外面飞过一只鸟你都知道.也就是说,注意力越集中,知觉的对象和范围会越小,而注意力越分散,知觉的对象和范围也越广"

这其中的神经心理学机制是什么呢?请大家讨论.

thinker_jeff 发表于 2007-11-6 0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主题很好,楼主好像在别处已经作了一番讨论,欢迎再来本论坛发帖!

在下没有时间去“引经据典”,只谈一下自己的理解,以期大家都参与进来。

当人观看外界景物时,现实的图像信息是“自下而上”传递的,表征图像的中枢神经场所主要是初级视皮层和次级视皮层。这时对图像中的信息的注意是由脑皮层前额叶的某种回路来控制的。

当人想象虚拟的景象时,所谓的“心象”是由脑皮层前额叶将图像记忆信息“自上而下”的投射到次级视皮层和部分初级视皮层中表征出来的。同时脑皮层前额叶还控制着注意的对象,使心象表征被增强,眼见的图像表征被抑制。

所以,不论是眼见的图像还是虚拟的想象,基本上都以视皮层为神经信息的表征场所,控制选择被注意的对象是由脑皮层前额叶来完成的。
 楼主| ncsq 发表于 2007-11-6 0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这样解释吗?当人想象的时候,占用了所谓视觉通路,就"看不见"了.

而譬如人们边走边聊,也就是一边想象一边看着路啊,其他人的反映啊,这都是注意力转移的结果.而不是注意力分成两部分的结果----就是所谓"一心二用"(这点我很疑惑,注意力真的是一个时间只能注意到一件事,还是能"一心二用",当然,广义上的"一心二用"有可能是注意力不断转移的结果.)

也就是说,人脑在产生图象这个问题上,一个时间只能产生一个.如上面所说的"切换"来实现.

人有的时候觉得两个图都在,只是一个清楚,是"前景",一个是"背景".只是切换和感知使然.在感知这上面,由于人的经验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知道客观事物一直都存在),切换回眼见图象的时候,就好象刚才想象的时候这客观事物也一直存在,只是一是"前景",一个是"背景"(关于是背景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因为人专著于脑中图象的时候,眼睛"看不见"东西所以处在"待命"状态,就像没有固定哪个焦距的摄象机.所以当刚切回眼前图象的时候,感觉图象是"泛泛的"就是有的朋友说的"楞的"也就是感觉眼前图象刚才是所想图象的背景)

欢迎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6 14:16:19编辑过]
汪之旻 发表于 2007-11-7 0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既容易又复杂

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容易

如果要深入研究内部机制,探讨这种泛泛而论的可能存在性和逻辑一致性,复杂

thinker_jeff 发表于 2007-11-7 0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楼主非常关注注意的分配问题。这个问题的确关键,彻底解决还要靠认知神经科学,但据我所知这一领域的进展还没到那儿。

在心理学领域倒是有一个很有希望的理论能解释很多注意分配的问题,并且已有一些心理学实验的支持,被称为“注意的知觉负载理论”。

我愿意假定注意对象快速切换的现象是存在的,但可能不是注意分配的唯一方式。换句话说,可能存在着视觉注意资源同一时刻分配给两个甚至多个图像的情况,只是其中有一个为主,另外的为辅。知觉负载理论研究的就是后者。

这个理论的大意是(因为没去查证,只敢说“大意”):中枢神经系统的注意资源所能担负的工作负载(指注意内容的难易程度)是一定的。当工作负载用尽了可分配的注意资源时,就不会去加工其他的刺激信息,表现为全神贯注的状态;当工作负载用不完可分配的注意资源时,多余的资源就会自动溢出,去加工其他的刺激信息,表现为不是“一心一用”而是“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那些自动溢出资源对其他信息的加工会造成对注意中心的干扰。

不知道用这个理论结合本人前帖中的观点是否可以基本上解释顶帖中所举的心理现象?

psyzjs 发表于 2007-11-7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LZ,是"心象"还是"表象"? 术语应该保持一致,在西方,各个学科学会都有自己的专门名词术语委员会,按期审定各种新名词术语,并规范翻译.[em05]
 楼主| ncsq 发表于 2007-11-9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思就是脑海里图象化.主要是说这个"图象"的形成.我不是心理学专业的,用词肯定不专业.但就是那个意思.

thinker_jeff 发表于 2007-11-10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心理现象的思考有深度,应该肯定。

咱也不是学心理学的,自己用词不“专”,更不敢去纠正别人了。

[em04]
chenghwnss 发表于 2007-11-11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视觉中枢这一并行存储区应一次只能有一个对象所对应的神经通路(原始记忆柱群)被兴奋,否则就会什么图形也不是的。

thinker_jeff 发表于 2007-11-13 04: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考虑不无道理。所谓视觉中枢里的“原始记忆柱群”,我理解就是在初级视皮层中有瞬时记忆功能的皮层功能柱之集群,对吧?

我想在人想象一幅情景时,由脑皮层前额叶将所记忆的图像信息“自上而下”的投射到视觉中枢的时候,可能并未下行到“原始记忆柱群”这么远,表征的场所主要还是在次级视皮层。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想象的表象不如眼见的实景那么清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4-4-25 12:20 , Processed in 0.0503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