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er_jeff 发表于 2008-4-8 01:58:00

[推荐]大脑控制视觉清晰而稳定的奥秘

<div style="TEXT-INDENT: 2em;">来源:新华网 李斌 吴晶晶</div><div style="TEXT-INDENT: 2em;"></div><div style="TEXT-INDENT: 2em;">大脑有很多神奇的奥秘,它如何使人眼看到的外部世界始终是清晰而稳定的,就一直是个未解之谜。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了“眼睛扫视抑制的脑内神经回路”,将有望解开这个谜团。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4月6日出版的《自然—神经学》(<em>Nature Neuroscience</em>)网络版上。</div><div></div><div style="TEXT-INDENT: 2em;">在日常生活中,人和许多动物的眼球会频繁转动,以搜寻、注视、跟踪感兴趣的目标。通常人眼以500度每秒以上的速度,将视线从视野中一点飞转到另外一点。“从物理学上讲,眼球快速转动时,所看物体的像飞快扫过视网膜表面,外界世界看起来应该是模糊一片。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世界在摇曳不定,物体仍然清晰可辨。显然,人脑巧妙地处理了这样一对视觉上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矛盾,但其中的脑机制却一直不为人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书荣说。</div><div></div><div style="TEXT-INDENT: 2em;">王书荣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杨艳、曹鹏、杨杨以家鸽视觉系统为研究对象,发现了实现“眼睛扫视抑制的脑内神经回路”。由于家鸽的视觉通路构成基本与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类似,也有与之相当的视觉认知能力,专家认为这项发现具有普遍意义,能够用于解释人脑如何控制视觉系统,使人眼在快速跳动时,看到的外部世界始终是清晰和稳定的。</div><div></div><div style="TEXT-INDENT: 2em;">据介绍,王书荣课题组在家鸽的5个脑区里记录到300多个神经元,分析了它们在扫视期间及其前后的放电频率变化和时间进程,发现脑干网状结构的中缝核复合体在给眼外肌发出扫视信号的同时,也将其“拷贝”或“伴随放电”信号发给视动震颤核团,并由此通过视觉丘脑上传至大脑视觉中枢,使扫视期间的视觉信号受到抑制,因此使扫视产生的模糊图像“视而不见”,等扫视结束后又增强视觉神经元的兴奋性。</div><div></div><div style="TEXT-INDENT: 2em;">有关专家认为,这项研究不仅对揭示脑的奥秘很重要,也可能会对视觉机器人的眼睛运动设计有所启发。</div><div style="TEXT-INDENT: 2em;"><div></div>(《自然—神经学》(<em>Nature Neuroscience</em>),doi:10.1038/nn.2107,Yan Yang, Shu-Rong Wang)</div>

chenghwnss 发表于 2008-5-9 14:15:00

<br/>原文没看过,无法做更多的评论,这里只想说几个常识性的问题。<br/>1、对人来说扫视是为了获取某些信息来进行注意,如果没有视觉信息的获取,人是如何在需要注意的地方,停止扫视的。我想扫视时应有视觉信息的获取,而且是模糊的视觉信息,这种刺激大多应是阀下刺激,只有能引起注意的信息刺激应是阀上刺激。<br/>2、时间上的关系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功能上的关系。不知这个实验是否做了达到一定精度的脑成像实验,在通过时间关系来确定时,是否排除了所有其它具有时间关系的脑区的影响。<br/>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一结构兴奋,另一结构抑制的现象,我觉得可能并不能完全说明另一结构的抑制是这一结构的兴奋引起,不知道它是如何分析的。

wunwei1122 发表于 2008-5-9 22:16:00

长见识啦!

thinker_jeff 发表于 2008-5-10 00:24: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chenghwn</i>在2008-5-9 14:15:00的发言:</b><br/><br/><br/>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一结构兴奋,另一结构抑制的现象,我觉得可能并不能完全说明另一结构的抑制是这一结构的兴奋引起,不知道它是如何分析的。</div><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in 0in 0pt;"><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in 0in 0pt;"><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我也没有读原论文,但觉得报道中已有了解释。</span><span style="FONT-SIZE: 9pt;"><p></p></span></p><p><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关键的原因是这两个结构的神经冲动来源是同一处,即</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 mso-hansi-font-family: Tahoma; mso-bidi-font-family: Tahoma;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脑干网状结构的中缝核复合体。从此发出的神经冲动投射向眼外肌造成兴奋型运动神经反应,而间接投射向大脑视觉中枢会造成抑制型视神经反应。</span></p>

chenghwnss 发表于 2008-5-10 10:44:00

我在这里已经说了,在没能完全排除同时兴奋的其它脑区的影响的情况下,这些兴奋关系的结论是有问题的。我不了解的是他们是如何排除其它结构的影响的,方法是否让人信服。<br/>就我的理解,扫视应是人认知的一部分,它最原始的动力来源不可能是中缝核(起动来源在那里,这些结构的兴奋会带来那些影响,现有的脑成像方法能否发现它们,因为兴奋应是习惯性兴奋,它们的兴奋强度可能较弱)。一个脑区兴奋与否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是注意力的分配(比如视觉中枢的兴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荐]大脑控制视觉清晰而稳定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