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隔部位白质完整性降低增加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长期认知功能损害风险
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在青年(18-50岁)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十分常见。越来越多的数据提示卒中事件与卒中区域远隔部位的白质完整性降低有关,这可能解释为何部分患者认知功能预后良好而另一些则并非如此。鉴于青年患者卒中后数十年的预期寿命,我们将研究远隔白质与长期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连续纳入1980-2010年就诊于本大学医学中心的年龄18-50岁的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左利手或右利手,随访期间无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117例患者接受磁共振成像扫描(包括T1加权及弥散张量成像)并完成神经心理学评估,并与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匹配的无卒中对照组进行比较。认知损害定义为比对照组平均认知指数评分降低1.5个标准差以上,低于1个标准差以内为无认知受损。
缺血性卒中发生约11年后,远隔部位白质完整性降低与长期较差认知功能相关。即使是病灶对侧半球的远隔部位白质完整性降低仍,在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n=25)中仍然较无认知损害的患者(n=71)中更常见。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机制还不是很明确,有一种解释是梗死的远隔部位发生了某种病变。这一研究用核磁共振DTI技术阐述了梗死的远隔白质病变的患者更容易进展为认知功能障碍。
以上研究来自中国卒中学院a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