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2|回复: 1

对于认识之心灵之主动、被动之询问

[复制链接]
只争朝夕 发表于 2008-4-21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认识之心灵之主动、被动之询问(自认为哲学和思考能力不错的人请进)

本人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在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当中是不是一定采取的是“反映——刺激”这种行动的方式,以一种应激性的方式去认识问题。那么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比如,假设你爱上了一个女生,你之前什么已经将她遗忘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之中,那么在穷尽无聊的时候,为什么首先闪现出的是那个女孩的“印象”,这是心灵之主动参与的过程吗?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答,那么对于爱情之神圣性向哪里去寻求答案呢?

但如果将人的行动理解为“意识”指导下之行动,即每一件行动都是由于大脑的意识控制的,虽然有时候我们可以将“失误动作”归于“潜意识”,但却仍然不能根本的解决问题,纯“行为主义”难道就不存在可能吗?必须要有“意识”或着“潜意识——动物本能”指导之下的行为吗?

难道这跟人的眼睛之接受反射光有关系吗?或者将心灵之反应划分为若干层次吗?

吾不得解~~~需要高手指点一下~~~~

bioman 发表于 2008-6-19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高手,但对你的问题有兴趣。

认识和意识不是一个问题。从经验科学上说,意识确实能指导人的行动。但是从有利于生存的目的论来考虑,意识不需要指导全部行动。因为人的意识只能集中在一个地方,当动物攻击或者逃避时,我们的意识最好用来做复杂的策略分析,而非识别逃跑或者攻击道路上的石头和坑坑洼洼或者两旁的识途参照物。所以很多行为都是潜意识的,也就是巴普洛夫式的习惯性行为。(这儿可以肯定蜈蚣走路时,应该不需要高级的认识性的意识行为[em31])

不管如何,爱情的起源一定比我们人类起源晚得多,更别说人是从单细胞动物进化来的。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把爱情“低级化”,爱情就来之于生存和繁殖。这不会让爱情失去伟大的社会和人生意义。爱情的伟大是进化到更复杂的社会阶段的人的社会性文化性的高级产物,常表现出牺牲和快乐和责任的人性。

生物哲学家Daniel Dennett丹尼特在《达尔文的危险思想》中区分了四种生物,即达尔文生物、巴普洛夫生物、波普尔生物以及格里戈生物。细菌属于第一种,我们人类属于格里戈生物,脊椎动物属于波普尔生物。

人类在更复杂的社会-自然结构里,继续整合,继续结晶,继续上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9 10:08:01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5-7-30 23:14 , Processed in 0.0254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