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81|回复: 0

GMP的生死选择

[复制链接]
mintao09 发表于 2009-7-31 10: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有句话反应了实施GMP的矛盾心理,叫做\'不实施是等死,实施了是找死\'."这位药监局人士告诉,GMP改造,一次性投资就需近千万,加上每日的运行成本,对一些中小制药企业来说,确实是不堪重负。
  "不实施,是行政型死法;实施了,是经济型死法。"他说。
  本文开头提及的A厂,2001年就计划进行GMP改造,改造费用估算800万元。这个厂的情况是,由于拖欠工商银行债务,其厂房设备已被抵押冻结,而职工工资已数月未发。其时,A厂正与国内无数地方国有企业一样,面临改制命运。由于债权债务,加上庞大的职工安置,改制尚难以进行,更遑论GMP改造。
  这确实一个烫手的山芋,当地政府后来的做法具有普遍性: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外地的投资者,挂帐建新,另投资数千万元新建一个制药企业,让新企业实施GMP改造。
  老企业怎么办呢?无疑,这是一块不良资产。
    民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GMP咨询公司,时刻在考虑如何可以将这项工作做到更好;这一次,开发出一套GMP员工培训考核管理系统。由于系统的开发成功而让这一切变行简单、可行、完美而让人充满欢欣。从http://cgmptest.72mic.com可以了解这个软件的详细功能。

  地方、银行与GMP的博弈
  "不少地方制药企业原来已产生很多烂帐。我们预计GMP是肯定要实施的,死掉一批企业属必然,是否产生出更多的坏帐,还不好说,也没有具体数字。"华融资产公司南京分公司一人士说。
  他估计,这一块产生的不良资产在数百亿元。
  事实上,围绕GMP改造,一系列矛盾都暴发出来,这不仅是药监部门头痛的事,也是实施企业、银行和地方政府头痛的事。毕竟,多数地方制药企业都是"小而全"时期的历史遗产,遗留至今就成了包袱。比如A厂,刚改制就引起职工不断上访的社会问题。
  A厂所在的江苏省,GMP认证已走在全国前列,但东北和中南地区部分制药企业限期通过GMP认证的困难要大得多。
  这使地方政府想方设法保证本地企业过关,甚至提出"一个企业也不能关、一张GMP证书也不能少".2004年初,国家药监局就此重申,各地药监部门和各地政府都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决不允许搞地方保护。
  "如果允许少数地方在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GMP认证工作的最后阶段降低标准,就会使全国的GMP认证工作前功尽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邵明立说,"时至今日,任何地方、任何企业都不应再对GMP认证变更标准、时限抱有幻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5-7-8 19:47 , Processed in 0.0228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