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科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23|回复: 5

[转帖]神经机能结构理论(二)

[复制链接]
ttgk 发表于 2007-7-29 2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高级组织

高级神经组织的基本内容是丘脑-皮质系统,它可以作为一个组织学的大脑概念。丘脑是大脑的核心,以丘脑辐射上达大脑皮层,而皮质传出纤维则构成大脑辐射下达基础系统。这个看似简单的结构,可根据传导源流区分为腹内侧的内脏脑部和背外侧的躯体脑部。而其详细的组织非常复杂??⒅?ι心驯媸丁?lt;/font>

丘脑的传入纤维源自基础神经组织,此处仍然就躯体神经系统而言。三阶基础组织分别通过基底苍白球(内)、小脑“中间核”(顶、豆、栓)和脊髓的后角固有核(薄束核、契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上橄榄核、视神经节等)发出上行纤维。其中,基底上行纤维投射到本侧丘脑外侧核的前部,小脑和脊髓的上行纤维中经丘系交叉(包括视束和嗅束中的交叉),分别投射到对侧丘脑外侧核的中部和后部;而它们又都在中途发出更加基本的“侧支”,经网状结构上行到丘脑内侧的非特异核群。从而形成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通路,分别行向背外侧皮质。

然而,非特异性概念是相对的。它表明有关的联系和投射相对模糊与广泛,精微难别,以致间接性的机能联系在总体机能表现上具有非特异性。但是,在严格的直接水平上,神经的上行投射一般不能成为非特异的。真正的非特异性联系见于曲张体的递质扩散,只能通过体液传播去实现,而这种扩散性联系尤其不可能见于上行集约性投射。如果这种非特异性投射的概念是必须突破的,我们只好先求助于理论思维来获得一点初步的洞见。

首先,这种相对的非特异性组织必然对它起源于其中的特异性纤维构成整合关系。比如说,多根上行纤维的侧支集中于丘脑的同一神经元。第二,这种整合必然是规律地、同源地、临近地发生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对起源上相同和相近纤维实行的,可称为同源整合。第三,多源复杂系统的整合难以一次性完成,必然要分级地按部就班地进行,这可谓分级整合。最后,根据来源的复杂性可以设想,如果基底上行纤维要经过一级整合,那么小脑和脊髓的上行纤维就要分别经过二级和三级整合,才可能得到合理的简约和较高的非特异性。参与整合的神经元数量会随着级别的提升而迅速衰减,而在局部关联上,每一份投射都是具体的和特异的。这就是非特异性上行通路中的同源分级整合和具体投射设想。

这就是说,网状上行系统和丘脑腹内侧核群在宏观机能上的非特异性,决定了其内部在具体关联上的同源分级整合和具体投射的必然构成关系。其实,从机能上来看,网状结构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机能结构,它只能看成是特别功能结构发育突出后的原始遗存和交通间隙;而导向网状结构的上行纤维则是经典的主支,只是不如特异性上行系统发育得强大;另外,非特异性上行投射的结构与其说是由外而内的整合关系,不如说是由内而外的发育展开关系。不过,它们构成了同源分级整合和具体投射关系,并成为上行传入道路的初步整合结构。其传出纤维广泛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前下分,在那里与特异性投射一起形成上行传入导路的层间整合。而丘脑皮质投射在详细水平上也必然是特异的,这要求我们进行具体分析。

纤维联系是皮质机能分区的根本依据,所以常把皮质划分为与丘脑前核相关的边缘叶和与丘脑外侧核相关的新皮质区。接受三阶基础组织上行投射的丘脑外侧核,分前、中、后三部分特异性地投射到新皮质区的额叶、顶前叶和顶枕颞叶,把背外侧皮质自然地划分为四个亚区,多出的岛叶与丘脑内侧核相关,可作为第一个亚区,记为A,其后三者依次记为BCD。但是丘脑内侧核的非特异性投射却不限于岛叶,具体情况须要更详细的区层分析。

在组织学上,大脑皮层的纵向切面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一般分析为六个层次。但是存在着横向差异,各个切面之间缺乏一致,没有典型分层。仔细检查纤维分层和胞体排列,在前二区的外锥体细胞层之上,可以明显地发现一个被忽视的潜在的小粒细胞层,其上的“外粒层”细胞实为小锥体细胞,如果再把多形细胞层分为较上的梭形细胞和较下的倒行轴突细胞两层,则共有八个细胞层。相邻两个细胞层构成一个整合输出功能层,共有四个功能层,从上向下分别记为abcd

另一个更显著的现象是,不同区域的发达细胞层从前上向后下方排列成叠瓦状的发达细胞带,而前下方分层模糊,趋向于混同压缩。这种结构现象必然与机能有关,关系着传导纤维的分布和走向。可以肯定,丘脑辐射纤维的主要部分投射于发达细胞叠瓦带,其前下分为非特异的中间核群投射区,后上分为没有直接投射的大脑辐射输出区。

根据有序投射的拓扑空间关系,可以进一步确定丘脑辐射的详细分布。丘脑外侧核的后、中、前三部特异性投射纤维,依次上达D区的多形细胞层、C区的内锥体细胞层和B区的外锥体细胞层之上,可以通过星形粒细胞层的中介,激动其下的锥体细胞。而非特异性投射则依其来源分级止于同层皮质的前区,再通过倒行轴突细胞上达浅层。也就是说,脊髓、小脑和基底系统的非特异性投射各分三级、二级和一级分别止于多形细胞层的前三区、内粒细胞层的前二区和外锥体细胞层之上的最前区(岛叶)。

这样,大脑皮层的四区四层就构成了十六个区层。发达细胞叠瓦线位于AaBbCcDd一带,为特异性投射带。其前下分为非特异性投射带,细胞缺乏分化,分层模糊,主要以倒行突轴细胞承接上传,由深至浅,形成纵向易化整合。这是上行传入导路的层间整合,其传出纤维构成皮质基础前束,行向基础神经组织的运动环节。而后上分没有直接的丘脑辐射,细胞分化明显,主要有中间神经元星形粒细胞和传出神经元锥体细胞,为特异性整合反射带。与丘脑中的直接事整合辐射不同,这一带的整合为同源分化整合,其特点是建基于中间神经元的分化展开之上。它构成了高级传出系统的初步整合关系,其传出纤维构成皮质基础侧束,走向基础组织的感受环节。

也可以把皮质分为中间交错的丘脑辐射部和大脑辐射部。而大脑辐射的上、中、下三层锥体细胞,由于机能适应关系,呈小、中、大三层由近及远,分别下达三阶基础组织。在那里形成皮层区间的横向整合,并与基础组织构成一个完整的机能系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9 20:45:31编辑过]
 楼主| ttgk 发表于 2007-7-31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君参加科学讨论
 
朋友,当你阅读本文时,你就站在了神经科学的前沿。这个神经机能结构理论,即将改写神经精神科学的面貌,并将对科学文化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场深刻的科学革命将在你的眼前展开,不管是否参与这场讨论,你将亲眼见证它的过程和结局。

科学真理不仅须要艰苦的探索和思考,还须要热情的讨论和传播。真理不是个人的事业,而是科学的事业。当进化论观点成熟的时候,赫胥黎在英国、海克尔在德国、雷格和布尔班克在美国、谢维尔错夫在俄国为了真理而斗争,对进化观的全面确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或许你也会象他们一样,对真理充满了热情和信心,积极参与这场科学讨论。

当然,如果不同意这里的观点,你完全应该捍卫你自己信仰的真理。在全部对话和讨论中,我们要记住:真理有很多层次,它们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融通的;真理首先须要理解,只有那些不可通融的绝对观点,才是必须斗争的。
 
本文转自国学网。这里不加精,我也不想继续转了,大家自己去看吧,欢迎参与讨论。http://bbs.guoxue.com/space.php?uid=70757
[em01][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31 23:11:34编辑过]
thinker_jeff 发表于 2007-8-1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又一个自命不凡的!

是真是假让咱试试:

请用你的《神经机能构造》理论解释一下“学习和记忆”是怎么发生的?

再用它解释一下“注意”是怎么发生的?

如果还能解释“推理”是怎么发生的,就太牛了。

倘若上述问题中的两个得到了圆满的解释,咱再好好夸夸你,给你加精!

[em07]
 楼主| ttgk 发表于 2008-3-31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tgk在2007-7-31 23:08:00的发言:

 
 
本文转自国学网。这里不加精,我也不想继续转了,大家自己去看吧,欢迎参与讨论。http://bbs.guoxue.com/space.php?uid=70757
[em01][em01]

当时我发个贴子非常麻烦,以至生厌。说明时开了个玩笑。

那个链接已经失效了,请点: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450402&extra=page%3D5

[em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31 21:37:17编辑过]
 楼主| ttgk 发表于 2008-3-31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hinker_jeff在2007-8-1 0:40:00的发言:

呵,又一个自命不凡的!

是真是假让咱试试:

请用你的《神经机能构造》理论解释一下“学习和记忆”是怎么发生的?

再用它解释一下“注意”是怎么发生的?

如果还能解释“推理”是怎么发生的,就太牛了。

倘若上述问题中的两个得到了圆满的解释,咱再好好夸夸你,给你加精!

[em07]

加精就免了,这里没有这个先例,不要由于个别因素坏了好传统。

但是好象您所列出的课题,还有学习没有转贴到本站,我这就去完成这个任务.

 

[em07]
 楼主| ttgk 发表于 2008-3-31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学习,我以本能、习惯与学习为题发在学习与记忆栏目。

还有推理,见于思维一节。刚以思维和想象为题发于行为认知栏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4-5-20 23:23 , Processed in 0.0179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