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执业医师辅导资料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重点:
1.骨折全身表现、局部表现、影像学检查
2.骨折的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
3.骨折急救及急救固定的目的、骨折的治疗、常用的复位及固定方法、复位标准、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4.骨折的愈合过程、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
不完全骨折 裂缝骨折;青枝骨折
完全骨折 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凹陷性骨折;骨骺分离
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稳定性骨折 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横形骨折、压缩性骨折、嵌插骨折等
不稳定性骨折 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一.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和局部表现
全身表现 休克;发热(一般不超过38℃)
局部表现 畸形(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1)全身表现:类似创伤的表现,疼痛、紧张、出血引起―神经内分泌活化-儿茶酚胺增多―心率快、血压高、面色苍白、严重休克。吸收热-不超过38℃。多见于多发性骨折、股骨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常因广泛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并发内脏损伤引起休克
考点
(2)局部表现:
1)专有体征:畸形、反常活动(假关节)骨擦音(感)。
2)疼痛和压痛
3)肿胀和淤癍
4)功能障碍
(3)X线检查明确骨折,区分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一般应拍正侧位片,需包括邻近一个关节,骨盆及脊柱需结合CT和MRI。
骨折的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
并发症 描述
早期并发症 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损伤(肝、脾破裂;肺损伤;膀胱和尿道损伤;直肠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血管;周围神经;脊髓);骨筋膜室综合征(濒临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性肌挛缩;坏疽)
晚期并发症 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挛缩
骨折早期并发症
1.休克:多发骨折、严重创伤大出血。
2.脂肪栓塞:骨折处血肿压力大、骨髓破坏。
3.内脏损伤:肋骨骨折—肺;骨盆骨折—尿道;下胸壁外伤—肝、脾破裂。
4.重要组织损伤:重要动脉损伤: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肱动脉;股骨髁上骨折—腘动脉。
脊髓损伤:颈、胸腰段损伤—脊髓—截瘫。本文来自于华宇医学网
周围神经损伤:肱骨骨折—桡神经;腓骨小头骨折—腓总神经。
5.骨筋膜室综合征:常由血肿、组织水肿,包扎过紧、局部压迫。
晚期并发症
1.坠积性肺炎:后叶为主—卧床并发症。
2.压疮:卧床并发症。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感染
5.损伤性骨化:肘关节多见关节。
6.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复位不满意。
7.关节僵硬:常期固定所至。原因:
1)血液淋巴回流不畅-浆液渗出-纤维粘连。
2)关节囊、韧带、肌肉挛缩。
3)关节内出血-机化粘连。
8.急性骨萎缩:疼痛和血管舒缩紊乱,好发于手足骨折
9.缺血性骨坏死-股骨颈、腕舟骨。
10.缺血性肌挛缩-爪形手、爪形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