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reef 发表于 2006-4-20 17:08:00

Riemann 猜想漫谈(ZZ)

让我们从一则小故事开始我们的 Riemann 猜想之旅吧。 故事大约发生在七十年前, 当时<BR>英国有一位很著名的数学家叫做 Godfrey Hardy (1877-1947), 在我看来他是两百年来英<BR>国数学界的一位勇者。 为什么说他是勇者呢? 因为在十七世纪的时候,英国数学家与欧<BR>洲大陆的数学家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论战的主题是谁先发明了微积分。 论战所<BR>涉及的核心人物一边是英国的科学泰斗 Isaac Newton (1642-1727), 另一边是欧洲大陆<BR> (德国) 的哲学及数学家 Gottfried Leibniz (1646-1716)。 这一场论战打下来, 两边<BR>筋疲力尽自不待言, 还大伤了和气, 留下了旷日持久的后遗症。自那以后英国的许多数<BR>学家开始排斥起来自欧洲大陆的数学进展。 一场争论演变到这样的一个地步, 英国数学<BR>界的集体荣誉及尊严、 Newton 的赫赫威名便都成了负资产, 英国的数学在保守的舞步中<BR>走起了下坡路。 <BR><BR>这下坡路一走便是两百年。 <BR><BR>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在复数理论还被一些英国数学家视为来自欧洲大陆的危险概念的时<BR>候, 土生土长的英国数学家 Hardy 却对来自欧洲大陆 (而且偏偏还是德国)、有着复变函<BR>数色彩的数学猜想 - Riemann 猜想 -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积极地研究它, 并且取得了<BR>令欧洲大陆数学界为之震动的成就 (这一成就将在 后文 中介绍), 算得上是勇者所为。<BR> <BR><BR>当时 Hardy 在丹麦有一位很要好的数学家朋友叫做 Harald Bohr (1887-1951), 他是著<BR>名量子物理学家 Niels Bohr (1885-1962) 的弟弟。 Bohr 对 Riemann 猜想也有浓厚的兴<BR>趣, 曾与德国数学家 Edmund Landau (1877-1938) 一起研究 Riemann 猜想 (他们的研究<BR>成果也将在 后文 中介绍)。 Hardy 很喜欢与 Bohr 共度暑假, 一起讨论 Riemann 猜想<BR>,常常待到假期将尽才匆匆赶回英国。 结果有一次当他赶到码头时, 发现只剩下一条小<BR>船可以乘坐了, 只好硬着头皮登上。在汪洋大海中乘坐小船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弄得<BR>好算是浪漫刺激, 弄不好就得葬身鱼腹。 信奉上帝的乘客们此时都忙着祈求上帝的保佑<BR>。 Hardy 却是一个坚决不信上帝的人, 不仅不信, 有一年他还把向大众证明上帝不存在<BR>列入自己的年度六大心愿之中, 且排名第三 (排名第一的是证明 Riemann 猜想)。 不过<BR>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 Hardy 也没闲着, 他给 Bohr 发去了一封简短的电报, 上面只有一<BR>句话: <BR><BR>“我已经证明了 Riemann 猜想!” <BR><BR>Hardy 果真已经证明了 Riemann 猜想吗? 当然不是。 那为什么要发这么一个电报呢? <BR>回到英国后他向 Bohr 解释了原因,他说如果那次他乘坐的船真的沉没了, 那人们就只好<BR>相信他真的证明了 Riemann 猜想。 但他知道上帝是肯定不会把这么巨大的荣誉送给他 -<BR> 一个坚决不信上帝的人 - 的, 因此上帝一定不会让他的小船沉没的。[注一] <BR><BR>上帝果然没有舍得让 Hardy 的小船沉没。 自那以后又过去了七十余个年头, 吝啬的上帝<BR>依然没有物色到一个可以承受这么大荣誉的人。 <BR><BR>二. Riemann ζ 函数与 Riemann 猜想 <BR><BR>那么这个让上帝如此吝啬的 Riemann 猜想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猜想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BR>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个函数: Riemann ζ 函数。这个函数虽然挂着 Riemann 的大名, <BR>却不是 Riemann 首先提出的。 但是 Riemann 虽然不是这一函数的提出者,他的工作却大<BR>大加深了人们对这一函数的理解, 为其在数学与物理上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后人为<BR>了纪念 Riemann 的卓越贡献,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一函数。[注二] <BR><BR>Riemann ζ 函数 ζ(s) 是级数表达式 (n 为正整数) <BR><BR>ζ(s) = Σn n-s (Re(s) &gt; 1) <BR><BR>在复平面上的解析延拓。 之所以要对这一表达式进行解析延拓, 是因为 - 如我们已经注<BR>明的 - 这一表达式只适用于复平面上 Re(s) &gt; 1 的区域 (否则级数不收敛)。 Riemann <BR>找到了这一表达式的解析延拓 (当然 Riemann 没有使用 “解析延拓” 这样的现代复变函<BR>数论术语)。 运用路径积分, 解析延拓后的 Riemann ζ 函数可以表示为: <BR><BR>式中的积分环绕正实轴进行 (即从 +∞ 出发, 沿实轴上方积分至原点附近, 环绕原点积<BR>分至实轴下方, 再沿实轴下方积分至 +∞ - 离实轴的距离及环绕原点的半径均趋于 0);<BR> 式中的 Γ 函数 Γ(s) 是阶乘函数在复平面上的推广, 对于正整数 s&gt;1: Γ(s)=(s-1<BR>)!。 可以证明, 这一积分表达式除了在 s=1 处有一个简单极点外在整个复平面上解析。<BR> 这就是 Riemann ζ 函数的完整定义。 <BR><BR>运用上面的积分表达式可以证明, Riemann ζ 函数满足以下代数关系式: <BR><BR>ζ(s) = 2Γ(1-s)(2π)s-1sin(πs/2)ζ(1-s) <BR><BR>从这个关系式中不难发现, Riemann ζ 函数在 s=-2n (n 为正整数) 取值为零 - 因为 <BR>sin(πs/2) 为零[注三]。复平面上的这种使 Riemann ζ 函数取值为零的点被称为 Riem<BR>ann ζ 函数的零点。 因此 s=-2n (n 为正整数) 是 Riemann ζ 函数的零点。 这些零点<BR>分布有序?性质简单, 被称为 Riemann ζ 函数的平凡零点 (trivial zeros)。除了这<BR>些平凡零点外, Riemann ζ 函数还有许多其它零点, 它们的性质远比那些平凡零点来得<BR>复杂, 被称为非平凡零点 (non-trivial zeros) 。 对 Riemann ζ 函数非平凡零点的研<BR>究构成了现代数学中最艰深的课题之一。 我们所要讨论的 Riemann 猜想就是一个关于这<BR>些非平凡零点的猜想, 在这里我们先把它的内容表述一下, 然后再叙述它的来笼去脉:<BR> <BR><BR>Riemann 猜想: Riemann ζ 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都位于复平面上 Re(s)=1/2 的直线上<BR>。 <BR><BR>在 Riemann 猜想的研究中数学家们把复平面上 Re(s)=1/2 的直线称为 critical line。<BR> 运用这一术语, Riemann 猜想也可以表述为: Riemann ζ 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都位<BR>于 critical line 上。 <BR><BR>这就是 Riemann 猜想的内容, 它是 Riemann 在 1859 年提出的。 从其表述上看, Rie<BR>mann 猜想似乎是一个纯粹有关复变函数的命题, 但我们很快将会看到, 它其实却是一曲<BR>有关素数分布的神秘乐章。 <BR><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Riemann&#32;猜想漫谈(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