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科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石悲

中央凹张力环假说

[复制链接]
 楼主| 石悲 发表于 2004-4-11 2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xneuron先生觉得关于视觉问题,暂时没有必要新的假说,前人的理论足以应付现在的状况。所以本来准备不再多讨论了。现想问有什么看法,就简单谈些。
本人以为,如果没有眼的局部自动调节来固定对象在中央凹投射的大小,将难以完成大脑对形象的思维功能。目前大脑的思维意识模式是个黑箱,所以各个分支研究者都把难题往这个箱里扔,黑箱不黑也黑了。结果,虽然大脑的神经元结构、组成、神经活动的基本特点等已经基本清楚,但却构划不出一个能形成意识思维的活的大脑的模式,脑科学一直处于动物脑的水平,甚至可以说还是比较低等动物脑的水平。那本《我们心灵的奥秘》就是想在这方面进行探索,虽然还不能说已经成功。
xneuron 发表于 2004-4-12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眼局部调节就不讨论了。
说句心里话,我一直认为,人不可能最终完全了解我们的“大脑”。
我们只可能理解低层次意义上的“动物脑”。
因为,我觉得,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自己的思维是不可能解的开绳结的。
xneuron 发表于 2004-4-12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祝你成功!!
xneuron 发表于 2004-4-14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想起一个问题,
那就是按照这种假说,如何解释 “prism adaptation” 或是 “McCollough effect”?
prism adaptation后,中央环,如果有的话,也和原来完全不同(即使处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但是,人的知觉一点都没有变。这如何解释?McCollough 效应类似(指颜色颠倒)。

这些都只是说明,我们的视觉反映现实并不是由视网膜影像单独决定的,而是以客观刺激物为依据的。脑的中高级活动显然在此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楼主| 石悲 发表于 2004-4-14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高兴能继续讨论。
不过对不起,能否简单解释一下“prism adaptation” 或是 “McCollough effect”?我手头的神经科学纲要和生理心理学都没有提到,可能是用其它名词了。我想,只要是与视觉神经对对象物的摄入相关的,应该也是与楼顶的假说不矛盾。
xneuron 发表于 2004-4-14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rism adaptation involves a change in the perceived spatial location of objects while the latter refers to a change in the perceived color of a stimulus.

for classic phenomenon of prism adaptation, a wedge prism is placed between the eyes and the world caousing everything to appear displaced a few inches to the left or right depending on the size and direction of the prism. Consequently, initial reaching and pointing will be unsuccessful as a person aims for the seen rather than the actual location. Following proactice, often given by watching one's own hand through the prism, the error is eliminated. the correction persists when the prism is removed, and will manifest itself as an effor in the direction on opposite the initial error. The change in pointing that occurs to a viusal target, whether measured with or without th prism, is known as adaptation.

To produce McCollough effect, a magenta and black striped vertical grating is alternated with a green and black striped horizontal grating. Following a few minutes of induction, a colorless (achromatic) vertical grating elicits the perception of a weakly saturated green, and an achromatic horizontal grating appears pink.


 楼主| 石悲 发表于 2004-4-15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解释。
我想这两种现象与中央凹假设没有冲突,甚至可以说它们的成立,也以中央凹的成象为基础。
prism adaptation 有多种类似现象,单眼缝合后的视觉异常、长期失明后手术成功导致另一正常眼的功能紊乱等,都与此相似。这些现象的基础是视皮质与视网膜细胞之间的匹配问题(当然还有废用性被占领问题)。被歪曲的视觉传入(相对正常而言),在皮质会建立新的联系,使视觉与听觉、触觉等感觉的一致。一旦新的联系成功建立,那所谓的歪曲视觉对他来讲却是正常的传入。不过用棱镜对传入光线的适当移位问题不太大,但要在皮质建立全新的联系不一定能成功建立,特别对成年人来讲更难。
McCollough effect与上面问题应该是不同的,涉及色觉理论。可以用周边的(即视网膜上的)来解释,也可以用中央的(视皮质的)来解释。或许两者都有一定关系。
这两种现象应该与中央凹假说都不矛盾,因为解释的不是同一问题,解决的生理基础也不是在同一层次(阶段)。就象同一对象不同侧面的视觉效果与这一假说不矛盾一样。相反,这一假说可以为它们作更好的匹配。
如果感兴趣,我们可以作更进一步的讨论。
 楼主| 石悲 发表于 2004-4-19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楼上对中央凹假说想解决的问题并不了解。其实你提到的其它问题在全文的后面(不是这里节选部分)已经有了阐述。这里就简单说明。
中央凹假说只是想解决对象的视觉形象在视皮质的稳定性。假设通过扫视运动,对象的轮廓在张力的作用下,在中央凹得到最大的边缘,由于一对一的神经关系,视皮质的对象就会有稳定的神经细胞群兴奋。如果缺乏这样的一个功能,那视皮质所得到的神经细胞兴奋群将会是无规则地变化着。就象电视机虽然是如此地生动再现对象的形象,但它却对这种形象没有任何认知。视网膜就对着这么一片皮质(V1区),如果仅仅是距离的对焦,那同一物体将会激起的皮质兴奋模式是无限的,不同的角度、距离都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视象。那些功能柱本身并没有什么意识思维的能力。从近距离的最大占领V1区到远距离的占领1/10V1区,整个视皮质仍然在兴奋着,只是相对于某一对象物来讲,相对的兴奋区域在变化着。落到视网膜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框,而有从无限小到无限大的各种各样东西,有的是某一对象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连对象是什么都确定不下来(如一张脸,是整张脸,还是眼睛、瞳孔?)。所以应该有一个机制,把观察对象固定化,这样,V1区向次级视皮质传送时,就会有认知的意义。
考虑了一下,Prism会引起的,是视觉调节信息(眼动与聚集)在视皮质的匹配问题。视网膜与V1区细胞的匹配并没有改变。当这种被改变的调节信息被适应后,视皮质仍然可以发挥正常功能。未适应前,原来的调节信息会起干扰作用。颜色问题,一是视网膜上的视色素,一是V4区的中枢性处理。对McCollough effect起作用的是哪一环节,应该由实验工作者来确定(当然也包括你啦,哈哈)。这与对象的轮廓特征稳定性确实不是同一个问题。
关于不同侧面的同一性问题,原文的其它部分是这样分析的,认为是连续的变化轨迹使得对象在皮质保持了同一性。这当然与发生在皮质下的成象调节不在一个层次。
中央凹张力环假说还涉及到其它问题,这里就不一一讨论。否则要把另外的更多段落转过来,那还不如另外开帖讨论。
如果你能抽空的话,是否能去这个网页看一下:http://www.psychapeo.com/show.asp?id=295

 楼主| 石悲 发表于 2004-9-18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感受兴趣,欢迎继续对本帖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4-12-23 18:16 , Processed in 0.01461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