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25|回复: 5

[原创]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了~

[复制链接]
wumin21 发表于 2004-8-2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是不好意思啊,让大家久等了~~
这两天一直再上课,今天总算是下决心敲出了这篇《美国科学院院长讲座小记2》~~大家慢看哦~

《美国科学院院长讲座小记2》

请注意,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什么,是“ The Joys of Science——and How They Led Me to Science Policy”。老先生是怎么开始的呢,很简单,他把他上大学本科开始,到研究生时,作的实验统讲了一遍。你道此人到底何德何能,能做上“the President of NAS”一职?原来,生化书中,关于双链DNA复制时的一套蛋白质因子的作用,大部分都是由他的工作所搞清楚的。当然,他只是这方面的权威,并不是说他就因为这个而当上院长的。据我听的断断续续的一点意思理解,好像是当时,他们科学院内对一个学科发展方向上的问题存在一些分歧,而后他又是持中立态度的一个,所以后来双方就都推选他当主持人,就这样,一切顺利成章地进行了。他对此倒是很不以为然,似乎觉得这个职位和一个普通的为政府工作的公务员没啥两样(当然,这是我对他的判断,他本身是绝不可能这么说得)。
这里,我也要发一些感慨,虽说国内很多学者都不是在为金钱或物质上的利益在做研究,但是似乎对地位有种很执着的态度。当然,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当我看到,某些权威,在某些场合,被人以必恭必敬到快要顶礼膜拜的方式在对待,这样好像就有些畸形了。大家都在做事,即使作出一些成果,其意义也主要是在成果本身,如果再将光环发散到周围太多的事上,这就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了。相信,真正有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研究者,对某些“尊敬”、“崇拜”也是唯恐避之不及,以免担负太多科学研究以外的责任。
院长老先生读本科的时候,正是值分子生物学起始阶段。1953年Watson、Crick提出DNA模型;三年后,DNA聚合酶被发现,紧接着就是crick提出遗传中心法则,后来又发现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明。Albert本人在这段时期,对这些新发现较为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思考,他对DNA复制的问题,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他设计了无数实验,去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失败了很多次,从而让他知道了很多种“并非如此作用”的结论。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虽然不知道确切的工作机制,却否定了他自己原先的很多种猜想,而这种否定又是通过自己实验所得,让他觉得很踏实,也较有收获。
他的研究生阶段仍然是继续了自己的一系列的实验。经过6年的工作,(请注意,他说的是“work”,而不是“hard working”),他说:we finally know exactly how all the protein factors work in the DNA replication。(句子太细节的记不得了,但主要的单词都没记错)他说这句话时,不是如释重负的,抑或者是“光荣完成任务”的,而是象散步散了很久,终于到家的感觉。呵呵,不知道这样形容大家能明白么~
我很奇怪得是一些外国的研究人员在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时,似乎都有种懒洋洋的感觉,或者说是慢条斯理,是什么原因,我想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吧。我的理解是,本来他们的研究,就不是为了慷慨激昂的目的去进行的,自然得到结果,也没有理由非常非常得慷慨激昂吧~~当然这是我自己得看法。
有一点我想可能值得提一下。他在介绍自己最得意的研究成果,“SSB蛋白”的作用时,用了一句“This is my favoriate protein for some reason”来略微表达了一下自己的得意之情,呵呵,在说这句话时他还对我们做了个鬼脸。而不是“经过刻苦攻关我们终于……,这篇文章最后是发表在《×××》上了”,哈哈哈哈,其中意蕴大家自己去体会把~~

:)不好意思,写到这里,请允许我再搁一下笔。上完课后,我很快会再补上《3》,请大家再耐心一下,谢谢^_^




[此帖子已被 wumin21 在 2004-8-2 21:41:00 编辑过]
pingzhou 发表于 2004-8-2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写的不错[em39]

如果……注意,我是说如果……你将来成为名人,我建议你写一本自传……
会很畅销的……我也会买一本,不过要是你能送我一本那就更好了[em16]
remind_me 发表于 2004-8-3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插一句,crick 前几天去世了。

“他对此倒是很不以为然,似乎觉得这个职位和一个普通的为政府工作的公务员没啥两样”
我认为国外的科学家是有这个意思,《复杂》里面,领导就是个苦差。老外看重的是”事实上的权威“。取得的成果到底如何,内行人有内行的评价。

”一些外国的研究人员在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时,似乎都有种懒洋洋的感觉“
真正干活的时候,还是有紧迫感的。在《双螺旋》中,两位研究者虽然干干停停玩玩转转,但脑子里面不由自主想到进行中的工作。
我认为上面是语言的风格,而不是干活的风格。

xuhongbin 发表于 2004-8-4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啊
 楼主| wumin21 发表于 2004-8-5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大家多鼓励啊~
顺便说一句,to reminder_me:听讲座时,Albert 还给我们看了他和crick的合影,如果说一个是外公,另一个已经是太外公了,哈哈哈。
neurogene 发表于 2004-8-9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头子很厉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5-5-9 13:20 , Processed in 0.01599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