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44|回复: 14

神经心理学的概念

[复制链接]
remind_me 发表于 2005-1-18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he term neuropsychology in its English version originated quite recently, in
part because it represented a new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brain.
According to Daryl Bruce, it was first used by Canadian physician William
Osler in his early-twentieth-century textbook, which was a standard medical
reference of the time. It later appeared as a subtitle to Canadian psychologist
Donald O. Hebb’s 1949 treatise on brain function, The Organization of
Behavior: A Neuropsychological Theory. Although Hebb neither defined nor used
the word in the text itself, he probably intended it to represent a multidisciplinary
focus of scientists who believed that an understanding of human brain
function was central to understanding human behavior. By 1957, the term had
become a recognized designation for a subfield of the neurosciences. Heinrich
Kluver, an American investigator into the neural basis of vision, wrote in the
preface to his Behavior Mechanism in Monkeys that the book would be of interest
to neuropsychologists and others. (Kluver had not used the term in the
1933 preface to the same book.) In 1960, it appeared in the title of a widely
read collection of writings by American psychologist Karl S. Lashley—The
Neuropsychology of Lashley—most of which described rat and monkey studies
directed toward understanding memory, perception, and motor behavior.
Again, neuropsychology was neither used nor defined in the text. To the extent
that they did use the term, however, these writers, who specialized in the study
of basic brain function in animals, were recognizing the emergence of a subdiscipline
of investigators who specialized in human research and would find
the animal research relevant to understanding human brain function.

Today, we define neuropsychology a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 brain function and behavior. Although neuropsychology draws information
from many disciplines—for example, anatomy, biology, biophysics,
ethology, pharmacology, physiology,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and philosophy—
its central focus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science of human behavior based
on the function of the human brain. As such, it is distinct from neurology,
which is the diagnosis of nervous system injury by physicians who are specialists
in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from neuroscience, which is the study of the
molecular basis of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by scientists who mainly use nonhuman
animals, and from psychology, which is the study of behavior more
generally.
Neuropsychology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wo traditional foci of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into brain function: the brain hypothesis,
the idea that the brain is the source of behavior; and the neuron hypothesis,
the idea that the unit of 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s the neuron. This
chapter tra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two ideas. We will see that, although
the science is new, its major ideas are not.

 楼主| remind_me 发表于 2005-1-18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是 《Fundamentals of Human Neuropsychology》 第一章的头几段。

在我看来,精确的定义是不必要的,大致有个概念就可以。相对来说,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或神经病学靠得更近,而离一般的心理学较远一些。

bioguider 发表于 2005-1-18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英文的可能很少有人愿意读下去,翻译下吧,辛苦些,可找些中文的解释.
bioguider 发表于 2005-1-27 1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经心理学是研究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与大脑关系的心理学重要分支,也是心理学与神经学的交叉学科。它不象神经生理学那样单纯地研究和说明脑本身的活动,也不象心理学那样单纯地分析行为和心理活动,而是把脑当作心理活动的物质本体,综合研究二者的关系。它在理论上对阐明“心理是脑的功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在实践中,可以为神经科学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方法和依据。

    习惯上把1861年法国外科医生布罗卡发现左脑额下回病变, 并发现其能引起运动性失语症作为神经心理学的历史起点。自那时起,神经心理学自身的发展一直沿着所谓“临床神经心理学”和“实验神经心理学”这两条道路不断前进。

    其在临床观察方面,已积累了大量有关局部脑损伤的病例;在实验室方面,通过对动物脑损毁的实验研究 ,和人类大脑两半球功能的生化、生理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也积累了大量资料。

    古人用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来说明心理活动的种种性质,以猜想的形式萌发了古代的神经心理学思想。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分析曾把心理过程分为感觉、知觉、幻想、注意、记忆、认识活动等多种;加伦在公元2世纪则提出精神活动的“气体学说”;公元4世纪末,耐美思林斯和奥古斯丁在这两种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脑室学说,认为人的脑室分为前、中、后三室。并认为知觉和表象定位在前室,而思维和记忆则定位在中室和后室。这一学说经由中世纪统治医学界达1200年之久。

    1543年,维萨里以其具有说服力的资料启发人们摆脱脑室学说,而去努力寻找脑实体中的某种“单个器官”作为精神活动的住所。但是,由于这时期的学者只依靠主观推测,所以,在否定了脑室学说之后的大约200年左右,关于心理与脑的关系问题没有更深刻地得到说明。

    18世纪前期,里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解为各种原始能力;而临床医生和解剖学家便相应地寻找这些原始能力的脑器官。1796年,德国神经解剖学家加尔发表了机械定位的学说,认为脑中有很多独立器官,每一种器官都控制着一种单独的、天生的心理活动功能。脑器官本身在颅骨上又有相应的突起。这种学说后来便发展成为影响很大的颅相学。

    颅相学是不符合科学事实的,但从那时起,人们便开始建立起心理活动脑功能定位的信念。与加尔的机械定位论相对立,法国生理学家弗卢朗又提出脑的等能论。他认为,大脑是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进行工作的,各种类型的行为障碍,实际上只与大脑被损害的量有关。他第一次用实验证明大脑皮层不同区域之间在功能上是交替的和可塑的。这种学说与机械定位说的激烈争辩,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期和后期。

    19世纪中期菲尔肖的细胞病理学问世。把有机体看成是“细胞国家”的观点得到广泛流传。这一学说对神经心理学的直接影响便是促使人们去研究脑皮层的细胞结构。同时,也努力把脑的某一区域和某种心理活动联系起来。这就是神经心理学中的“定位主义”的开始。

    1861年,布罗卡正是沿着定位主义的道路,第一次以病理解剖证实言语表达障碍的症状是由左脑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的。这一发现,直接把心理活动与大脑实体联系起来,用事实结束了关于心理过程是灵魂活动的臆说。随后,1870年维也纳外科医生弗里奇和德国精神病医生希齐希用电流刺激狗的大脑皮层引起相应的一群肌肉的运动。1874年俄国解剖学家贝兹发现,主管运动的中枢是由巨大的锥形细胞,即贝兹细胞组成的。

    整个19世纪后半期,是神经心理学中“狭隘定位主义”突飞猛进的时期。与贝兹同时,德国精神病医生韦尼克记述了10例感觉性失语的病人。他对3例病人进行尸解,看到损伤病变在左侧颞上回后部。1876年费里尔用动物实验确定了听觉中枢在颞叶;孟克于1881年发现狗的枕叶被破坏以后便看不到所有的对象。

    但是,这一时期的神经心理学思想并不只限于定位主义。古代思想中的“整体沦”作为定位主义的对立面始终发展着。德国生理学家戈尔茨在1876年用实验证明,动物大脑皮层的部分损伤可以引起“心理能力”的普遍下降,这就说明大脑皮层总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着反应活动。

    定位主义的最强的反对者是英国神经心理学家杰克逊。他认为对于心理过程来说,其脑组织是十分复杂的,因此不能从有限部分的定位观点来考察,只能从整个结构水平的立场出发进行分析。他u一个提出,言语活动的脑定位和言语障碍的脑定位是两码事。他注意到,言语障碍的病人并不是言语完全丧失,有时随意性言语功能被破坏,但自动化言语和情绪性言语仍然保持。也是他最先提出关于中枢神经活动系统的“功能组织”的概念。

    他把脑的功能组织分为三等:第一是低级水平,包括脊髓和脑干;第二是中等水平,包括大脑皮层的运动和感觉区;第三是高级水平,指大脑额叶。但是,这些思想只是在后来才为他的继承者瑞士神经心理学家莫纳科夫、英国神经学家黑德和戈尔德施太因所理解和发展。而其中最突出的应是黑德所谓的经典时期,这一时期到20世纪初期基本结束。在这一短暂的时期里积累了大量资料,并形成了神经心理学中的“机械定位主义”和“整体主义”两种观点。

    由于持不同观点的学者在理论思维方面都有其局限性,所以这一时期并没有出现理论上的突破。狭隘定位主义者无法解释与自己见解相矛盾的大量事例;而整体论者由于把心理活动和整个大脑的质量联系起来,所以最后难免回到“大脑是原始的、未分化的组织”这一陈旧观念中去。

    二十世纪初,神经科学在皮层细胞结构和皮层神经纤维结构两方面取得了进展。前者以布罗德曼把人脑皮层区分为47个区域的脑图为杰出代表,后者以德国精神病学家弗莱奇塞西的工作最 为突出。然而对心理学家或神经心理学家来说,最关心的却是组织结构和纤维道路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神经心理学的资料积累比较充分的基础上,1929年波林第一次提出神经心理学这一名称。此后,人们便开始了十分细致的临床研究和实验室工作。30~40年代,一批著名的神经病学家和神经学家涌现出来 ,其中最著名的是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潘菲尔德。

    潘菲尔德在四十年代利用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机会,以微弱电流刺激的方法,取得了皮层感觉和运动功能定位的直接证据,这便是一直沿用的感觉运动定位图。随后,他又和其他人一起研究了联系这些区域的传入、传出纤维通路,以及与人类言语活动相关联的皮层结构,在较广的范围内开拓了对行为与脑的功能相关性的现代研究。

    在这些研究的促进下,神经心理学出现突破性进展,这一进展是同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的贡献分不开的。他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总结了大量脑损伤病例,以脑的三个基本功能联合区的新范畴来探讨脑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功能组织原则,并相应地把大脑分成三大块功能单元,即大脑皮层联合区。

    大脑皮层联合区包括:第一功能联合区,它调节皮层紧张度并维持觉醒状态,位于皮下网状结构及其所属部分;第二功能联合区,是接受、加工和储存信息的联合区,其功能被归结为对来自各个分析器兴奋的整合,保证着整个一组分析器的协同工作;它位于大脑两半球的后部,即皮层的各个感觉区;第三基本功能联合区,是规划、调节和控制复杂心理活动的联合区,这些积极的能动的心理活动是由位于大脑两半球前部中央沟以前的脑区实现的。

    人的心理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功能系统活动,这些过程不可能独力地定位于脑的狭小而局限的部位,而只能在协同工作着的脑器官名组成要素的参与下实现。三个基本联合区就是这些复杂组成要素的不同体系。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就是依赖这三个功能联合区的统一活动得以实现的。鲁利亚的这种以功能系统的原则解释心理活动的理论对研究行为与脑的复杂关系来说无疑是一大进步。

    斯佩里等人则利用割裂脑手术对大脑两半球功能分工这一神经心理学的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早年斯佩里曾在猫脑和猴脑中割断视交叉、胼胝体和其他联合纤维,使两侧大脑半球各自独立地接受外界刺激以研究动物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这种技术最后被神经外科医生应用于顽固性癫痫的治疗。

    斯佩里对经过割裂脑手术的病人进行了数年精细的实验研究,终于发现胼胝体切断以后,左、右半球便独立地进行活动。这种情况下所进行的心理学实验表明,绝大多数右利手患者对于呈现到左半球的语词可以认知,而对呈现在右半球的却不能认知。

    另外的实验表明,病人的左手保持了绘画的能力但丧失了书写技能,右手的情况则正好相反。病人可以说出右手内物体的名称却说不出左手内的,但可以用左手指出曾经握过的物体。左右脑的功能分立就是通过这些行为实验被证实的。

    现代神经心理学与以往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它已建立起自身的理论和采用了独特的方法,如皮层直接电刺激法、一侧电休克法、双听技术、半边视野速示器技术,以及裂割技术等。

    中国自1979年开始了神经心理学的系统研究,在临床和实验室进行了许多工作。1985年开始了割裂脑的临床观察和神经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石悲 发表于 2005-2-10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译楼顶短文:

神经心理学这个术语出现很晚,部分是因为这代表了一种研究大脑的新途径。据Daryl Bruce讲,这个词第一次是加拿大医生William Osler在他的《二十世纪初期》这本课本中所用,这是一本那个时代的标准医学参考书。后来这个词1949年出现在加拿大心理学家Donald O. Hebb’的一个关于脑功能的副标题中:行为的组织——一种神经心理学观点。虽然Hebb后来并没有对这个词定义,或在书中展开,他或许想用它来表达一种多学科的聚焦,那些科学家们相信,理解人类的大脑功能是理解人类行为的核心。到1957年,这个词已经被接受为神经科学的一个亚学科的名词。一个美国视觉神经研究者,Heinrich Kluver,在他的《猴的行为机理》一书的序言中写道:神经心理学家和其他朋友将会对此书感兴趣(Kluver在此书的1933年版序言中未用此词)。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Karl S. Lashley的一本很受欢迎的读物中用此词为标题——《Lashley的神经心理学》,此书大部分讨论了鼠和猴在关于记忆、知觉、运动行为等的研究。可同样在书中未对此词未作定义和讨论。这些作者都用了这个词,尽管他们都有只在动物大脑某个基础功能中研究,但他们都认识到一个专门研究人类的亚学科出现的紧迫性,并认为动物研究与理解人类的大脑功能有关。

今天,我们将神经心理学定义为在人类大脑功能和行为之间研究学科。虽然神经心理学从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中得到信息,如解剖学、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药理学、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甚至哲学,它的关键是要发展一门建立在人类大脑功能基础上的人类行为学科。这样,它就与以下学科区别开来了:神经病学——这由专门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医生对神经系统损害进行诊断的学科;神经科学——由科学家们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分子基础进行研究的学科,主要通过非人类的动物进行研究;心理学——它从更宏观的角度对行为进行研究。神经心理学在大脑功能研究的实验和理论上受到以下两个传统观念的强烈影响:大脑假说:大脑是行为的根源;神经元假说: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单元是神经元。本章节将遵循这两个观念的发展思路。我们将会看到,虽然这是一个新的学科,但它的主要观点早已存在。

(因水平有限,也未逐字查典,错误之处难免,供大家讨论吧)

石悲 发表于 2005-2-10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面的定义中看看我们这个版里的一些帖子,似乎许多并不在此列。

ruiaijun 发表于 2005-3-3 1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有些人看来,大脑的功能是似乎是由基因决定的,每种功能生来就在大脑的某一个区域准备好了,留给脑科学和神经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把它们猜出来。不管猜得对不对,只要敢猜,就是在搞神经科学。这实质是在贬低这门科学的意义。

 

 楼主| remind_me 发表于 2005-3-24 1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举几个例子,到底是谁啊?哪些文章?

目前我看的资料都是比较平衡的,无论是认知心理学还是神经科学,都认为先天和后天的作用都很重要。

ruiaijun 发表于 2005-3-28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remind_me 发表于 2005-3-24 13:16:12 :

楼上举几个例子,到底是谁啊?哪些文章?

目前我看的资料都是比较平衡的,无论是认知心理学还是神经科学,都认为先天和后天的作用都很重要。


       有些人(而且很多)表面上承认后天的作用,实际研究方向却是把一切归结于大脑先天的结构,他们内心是把大脑的所有功能都看成是先天的。这种表里不一的研究危险性更大。表里如一的认为大脑功能是先天的人,会不折不挠的去研究大脑的功能,尊重实验中得到的一切事实。谨慎的设计实验和提出理论。表里不一的人则不那么认真地去做实验,只是道听途说一些实验,就拍拍脑袋大加想象,提出一大堆幻想性理论来。美其名曰研究神经科学。

[此帖子已被 ruiaijun 在 2005-3-28 23:22:54 编辑过]

eyata 发表于 2005-11-14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神经科学的关系如何看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5-7-1 08:32 , Processed in 0.0273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