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06|回复: 16

感觉思维皮质

[复制链接]
石悲 发表于 2005-6-23 2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觉思维皮质

感觉思维皮质是对大脑中央沟后部广大皮质的总称。所有的感觉最后都汇集到这片皮质的不同区域。我们的思维活动以这些感觉为基础。把思维活动的发生限定在大脑后面皮质,有着广泛的根据:1、动物脑的研究结果。只有具备复杂的大脑皮质结构,才有初步的类似思维活动的出现,而真正的思维活动,只有拥有高度复杂皮质的人类才有。2、人脑受损的结果。大脑其它部位的受损,可以有运动障碍、情绪障碍、意识障碍、甚至生命体征受到威胁。只有大脑皮质的受损,才真正反映出思维功能的障碍。3、刺激人脑的结果。这与人脑受损的结果是一致的。4、思维活动与生理观察的相关性。

从解剖上讲,大脑各个区域的皮质结构具有同质性,各个脑区结构层次基本相同,都有六层神经元组成,只是不同的皮质区域六层结构比例有所不同。譬如初级感觉皮层的Ⅳ层较厚,那里颗粒细胞和小锥体细胞云集;而运动皮层的Ⅲ层较厚,那里的大锥体细胞集中。因为初级感觉皮层主要由第四层接受从下级脑结构传来的感觉输入,而运动皮层主要由第五层发出运动神经指令。其它各层包括有长距传导纤维的、皮层内传导的短程传导纤维、水平细胞、梭形细胞、马提诺蒂细胞等,实现神经信息在皮层内、皮层之间、跨区域皮层之间、跨大脑半球之间的联系,其中有兴奋性的传导,也包括抑制性的传导。从微观来看,所有这些神经元,以功能柱的形式存在,就是与皮质垂直地、成束地集结在一起,这些成束神经元组织的兴奋具有同步性,不同束对不同性质变化的敏感性是有差异的。fficeffice" />

不同的感觉,传入到特定的皮质,视觉传入到枕叶,体感觉(包括浅、深)传入到顶叶,听觉传入到颞叶,味觉传入到岛叶,嗅觉传入到梨状叶,而各种内脏感觉,则传入到边缘皮质。直接接受感觉传入的皮质一般称之为初级皮层,在初级皮质的周围,往往有着与之相关的次级皮质,对体感觉、视觉、听觉的初级和次级皮质,人类已经有了较详细的研究。

在这些与感觉相关的初级和次级感觉区域之外,后部皮质的广大区域,一般称之为综合皮质,或联合皮质,是我们思维、记忆的功能区。复杂的联系和功能,使得人类对这个区域的活动模式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比较明确的是位于颞上回与顶枕联合区附近的韦尼克区对感觉性失语症的影响。

对思维活动的各种理论,如果离开了这些认识,往往就与神经科学不大相符了。

 楼主| 石悲 发表于 2005-7-13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前帖:
特征的析出是个自然过程,同时,也是各种特征的联系过程。在初级区,所有的特征没有析出,是混在一起的。在次级区,各种特征有着专门的神经元网络来分析或感应。每一种特征与其它同一对象的特征由于发生时间上的同一性,而会横向联系。同时,每种特征又可以单独作为思维的元素参与思维活动。这样,我们可以对其中某种特征进行思维,例如对颜色的思维,对运动的思维,对形态的思维等。而一旦思维到某种特征时特定内容时,由于它的形成与其它特征有着横向联系,可以指向某一对象。例如,我们在思考红色时,会想起红旗,红星等。在思考某一人脸时,会想起他的苍白,他的微笑。同一对象同时发生的多种感觉也会有着横向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这一对象的多层次立体的印象。看到一个人,会想起他的声音和动作特点。

直接从感觉得到的特征并不是思维的终结,而是开始。新的特征继续在析出,不是直接从初级区产生,而是从次级区产生,形成各种抽象水平的神经元兴奋网络结构。例如,某一形象在有规律地变形,如走路,这种变形有时频率高,有时较低,于是就有了走路动态特征和快慢动态特征。另一个形象在作另一种变形,如骑车,也有频率高低之分。这两者的动作特征是不同的,但动作变化中有共同的现象:节奏的快慢。这使大脑皮质另一区域的某些神经元产生兴奋,或兴奋系列,于是就有了反映快慢特征的神经元网络。快慢与单位时间相关,可以从零到感觉极限。具体事件的发生,行为的进行都有快慢之分,包括听觉得到的音乐节奏,有的从快到慢,有的从慢到快。当某些事件的变化都从慢到快时,具体对象的本身特征和发生频率的具体化水平都被整合掉,析出“兴奋”这种具有更高抽象水平的特征性神经元网络结构。

广大皮质就是由各种参与思维活动的神经元网络结构为主的。从特征到特征,从个别特征到整体的联系,形成了各种思维活动的特点。包括所谓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顿悟思维。这些活动总的特点就是投射、整合、析出。

iami 发表于 2005-6-24 1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针刺手指,手缩回来,痛觉传到了感觉皮质,然后运动皮质发出冲动,使手缩回. 在感觉和运动皮质之间,是中间神经元联络起来,还是存在一个反射中枢呢?大脑皮质有各种各样的分工,是否某一区域有什么特异的反射中枢呢?
 楼主| 石悲 发表于 2005-6-24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开始的手缩回来,不用经过大脑。接下来的活动,那是在大脑的思维皮质和运动皮质共同作用下完成。
anbinghe 发表于 2005-6-25 1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有料。只是对于是否一定定义为感觉皮质,个人觉得有待斟酌!脑后也有皮层区(“顶下区结构出现较晚,由猿到人,此区面积逐渐加大,结构渐趋复杂。并有部分包含在语言感觉区(Wernicke区)内,参与了与语言有关的高级信息处理。其形态特征表明:顶下区可能具有高度分析和综合能力[11]。”)居相关研究,具备相当的“思维辨别能力”,不仅仅是失语影响问题,并且该皮质层出现很晚,而人的比猿的明显复杂和宽阔。
汪之旻 发表于 2005-7-4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换句话说,石悲,你认为这种特征析取结构是天生的吗?尽快答复?!

这个问题很关键,如果有非天生的(应该有)呢么是什么规律导致的形成呢?

 楼主| 石悲 发表于 2005-7-4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构是天生的,是神经元以及神经元之间联系的本身特点所决定。析出过程是后天的活动,会影响网络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汪之旻 发表于 2005-7-4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不是说神经连接是天生的?
 楼主| 石悲 发表于 2005-7-4 1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天生固定的,那我们的思维就不可能会发展。什么神经元可与另一类连接,哪一层的神经元可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是基因决定的。但具体的哪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的连接,则是后天的大脑活动中不断的变化。神经元的连接也就是突触的连接,突触本身是在不断的变化。正是这种变化的无穷,才使我们的思维和记忆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
 楼主| 石悲 发表于 2005-6-29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思维皮质,感觉只是其中的一个功能,而且局限于较小的范围。

感觉思维皮质的神经活动规律是什么?这对于思维科学和神经心理学来讲是个重要问题,人类的思维问题的突破也寄托于此。这里从神经元和神经网络的角度来讨论,总的特点是投射、整合、特征析出。

由于信息的总趋势是从感觉到思维活动,再到行为的执行,所以讨论将从感觉开始。

感觉器与感觉初级皮质的神经元有着一对一的关系,这已经是被证明了的事实。视觉如此,体感觉如此,其它感觉也同样如此。所以感觉的最真实存在发生在感觉皮质的初级区。到次级感觉区已经是分化了特征,对此研究最多的是视觉各次级区的功能。

由于皮质神经元以功能柱的形式存在,所以所谓的一对一,应该是感觉器与颗粒细胞之间的一对一,其它功能柱内的细胞应该是围绕着感觉的接受而表现功能活动,通过功能柱之间、双侧大脑的同质皮质之间的广泛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随时间而连续的感觉形象-一组同步兴奋的神经元网络结构。同一对象连续时间形成的网络结构,将以连续的形式存在。每一瞬间的网络结构是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参与网络结构的每个神经元都不是唯一的,随着不同的神经纤维联系也同时参与到其它对象的网络结构之中。这就是我们感觉的最高形式-皮质感觉。我们的想象,如果不能激活初级皮质,就不会有鲜活的感觉;而对初级皮质的直接刺激,即使不是刺激着感觉器,也会有着感觉器刺激同样的真实感。在特殊的情况下,我们的感觉初级皮质发生了异常兴奋,那我们的主观会有真实感觉的类似感觉,如幻觉、梦境等。

但这只是感觉,还不是思维,思维的发生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这个基础不是说思维在没有感觉时就不会活动,也不是说思维的内容必须以当前的感觉为基础。而是说思维的内容最初以感觉为基础,是从感觉中产生并发展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5-9-7 03:33 , Processed in 0.78147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