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科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57|回复: 0

中科院大牛博士是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好习惯受益终生)(转载)

[复制链接]
neuron 发表于 2014-6-15 14: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作者有多个,但无法获得具体名字。向所有作者致敬!初入科学领域的学生必读!
希望对大家都有所启发,在科学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1.如何进行文献检索  
我是学自然科学的,平时确实需要不少外文文献,对于自然科学来讲英文文献检索首推Elsevier,Springer等。虽然这些数据库里面文献已经不算少了。但是有时还会碰到查不到的文献,而这些文献的数据库我们所在研究所或大学又没有买,怎么办?我基本通过以下向个途径来得到文献。
1.首先在Google 学术搜索里进行搜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Google学术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能会下到全文,当然这只是碰运气,不是万能的,因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也算是得到全文文献的一条途径吧。可以试一下。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从Google学术搜索中,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同时如果你用作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只看经典的.
2.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里搜索(不是Google 学术搜索),用作者的名字来搜索,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国外作者都喜欢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挂在网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文章挂在自己的个人主页(home page)上,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让别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领域,顺便推销自己吧。这样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献的全文了。甚至可以下到那个作者相近的内容的其它文章。如果文献是由多个作者写的,第一作者查不到个人主页,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类推。用文章的title来搜索,是因为在国外有的网站上,例如有的国外大学的图书馆可能会把本校一年或近几年的学术成果的Publication的PDF全文献挂在网上,或者在这个大学的ftp上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全文.这样就很可能会免费下到你想要的全文了.
3.如果上面两个方法都没有查到你要的文献,那你就直接写邮件向作者要。一般情况下作者都喜欢把自己的文献给别人,因为他把这些文献给别人,也相当于在传播他自己的学术思想。下面是本人向老外作者要文献的一个常用的模板:
Dear Professor ×××
     I am in ××× Institute of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 am writing to request your assistance. I search one of your papers:
。。。。。。。。。。。。。。。。。(你的文献题目)
but I can not read full-text content, would you mind sending your papers by E-mail? Thank you for your assistance.
Best wishes !(or best regards)
×××
    本人的经验是讲英语的国家的作者给文章的机率会大,一般你要就会给,其它不讲英语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作者可能不会给。出于礼貌,如果你要的文献作者E-mail给你了,千万别忘记回信致谢.
4.最后一种方法其实大家都熟悉,就是发贴在小木虫上求助。我还用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让我所在的研究所图书馆的管理员帮我从外面的图书馆文献传递。不过有的文献可能是要钱的。一页0.3元,由于我们看文献的钱都是由课题出,所以也就不太考虑钱的问题了。
2.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获得最新的科研信息.
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学会分析、利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立足于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技能.提高自己在当今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准确、快速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我们科研人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时时刻刻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了解最新的科研文献,但是对于我们常用的数据库,我们又不可能每天都去访问一次数据库来查看是否有最新的文献出来,而对于许多国外的数据库.文章的出版效率非常高,有的是每周出几篇新的文章,有的是每半月出一次,还有一月出一次的,所以大家发现很难有精力保持每天都去浏览数据库.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国外的数据库有个很好的服务功能就是如果你在其数据库的网站上注册了邮箱,数据库就会自动在每期有新的文章出来时把文章的内容及链接发到你的邮箱里,直接通知你.这样就对我们获取到最新的信息提供了方便.以Elsevier为例,在数据库网站上有"Alerts"点点击进入,要求你输入"User Name"和"Password",这是对已经注册了邮箱的人进行的.如果你还没有注册,同样会看到右边有一行英语"If not, Register Now. It's FREE and allows you to"这时点击右边的"Register Now",就可以进入进行注册,选择你要求的期刊以及你所研究的领域等等,当然还要填好你接受邮件的邮箱,注册成功后,以后就可以收到最新的文献了,同时你可以随时修改你的接受邮件的邮箱.不仅是象Elsevier这样的数据库有这个功能.几呼所有的外文数据库都有"Email-Alert"这一功能.大家可以试试.
3.如何进行文献阅读
     其实做科研,不看文献要做好科研,可以说一点可能都没有。只有广看论文,深入学习,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响当当的文章出来。读文献一定不要心浮气躁,或者就是想着混个毕业。相反我们要沉下心来,大量阅读文献,在读的过程中有的文献看懂了,但是看不懂的文献也可能会居多。看懂的认真学习借鉴,看不懂的深入探索,实在不行就暂时放下,过一段时间,随着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慢慢也就弄明白了一些。即使还是看不懂,但是心里知道有那么回事,为将来的继续深造做了铺垫。另外千万不要只是为看文献而看文献,我们看的目的是为了能为我们自己的科研所用,所以看的过程中一定要和你自己的数据相结合,当看完一篇文献后,要好好总结,如果用自己的数据,又该怎么样解释。还有一些牛刊物上的文章,不但要学习文章里面的知识,还要学习牛人写文章的文风。好的文章肯定会有好的文风,这些都是我们将来写文章要学习的。
      另外相信很多搞科研的同行会有个感觉,就是看过的文献,如果只是做做标记,划下划线,还是很容易忘记,过段时间要查询起来也费事。尤其是看过的文献有几百,上千篇时,虽然可以归类整理,但效果还是不好。
      我建议大家边看一篇文献时,边打开word文档,边整理文章出彩和重要的部分,然后复制过去,标上文献的标题和作者等相关信息,把每一类文献归为一组。 方法操作简单,将来要查询和反复的时候会有很大帮助,尤其在写文章时,相关文献及其亮点都一目了然。这个方法积累久了,对提升写作和阅读都有很大帮助,除了这样,我还有时把一些很经典的段落或都语句翻译成中文,专门整理在一个本本上,这样不但在以后写文章时直接拿出来看,省事省时间,还能锤炼英汉互译的能力,很有利于以后你和老外交流时的口语表达。
      最后,请大家始终记住,我们查文献都是为了科研,千万不要只查不看,费了那么大劲查到了就一定要看完.就算是你大概的看了一下也是有用的.同样对科学问题要辩证的看待,文献上别人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而且不要迷信权威.
   
怎么读文献
最近一段时间,我看到大家一直在讨论看文献以及如何看文献的问题。我觉得我个人的经验是:
1,最好不要看中文的文献。我从来没有看过中文的文献,可能有一个原因是我这个方向国内作的很少。我个人觉得中文的文献有很多漏洞甚至错误的地方,作为科普读物可能还算合格。但是作为一种参考好像是不太合适。再说,咱们毕业一般要求是要发sci,我也没有见过sci引用中文的文献的。
2,看英文的文献不要怕难,要坚持下去。我的基础很一般,本科时候挂了好多科。英语是大一过了四级,以后再也没有拾起。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一点基础,偏偏我还是作理论的,那叫一个费劲。两三天才能看完一篇文献。我刚开始的时候坚信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但是我后来发现是我一直在原地踏步。后来我发现我思考的结果是没有结果。于是我就再看另外的文献,就这样慢慢走来,速度越来越快。后来我发现我以前不会的东西差不多都明白了。我觉得《劝学》里面的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若须臾之所学也”是多么的正确了。
3,看文献要多多益善。我以前看到有的同学问看文献要看多少?我的回答是多多益善。试想一篇文献至少要有三两可取之处,看得多了你的水平自然就上来了。我自己从研一就开发新方向,没有什么人能帮助我,我靠的只有文献。我还记得我那半年每天至少3-5篇文献,后来略有小成。我师兄更牛--每天三篇文献。现在他才博士二年级(硕士读了两年),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们老板,要知道我们老板也是973首席!他现在体系是自己找的,这半年发了两篇PRB(做物理的同学知道这个不是很容易的)、一篇JPCM,其中JPCM被评为06年100篇最佳文章之一,供全世界免费下载一年。他告诉我这些成果很多都是看文献得来的,其中包括做东西的思路和写文章的英文表述等等。
4,要批判的看文献。随着时间的增长,文献看得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很多文献彼此是矛盾的。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就要要求我们要批判的看文献--用审稿人的眼光看他。他有那些可取之处,哪些不好。我们也不能极其推崇一个观点,要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人支持另外的观点。忘记谁说的,比较牛的科研人员是能够同时容纳两种相左观点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些东西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可能和有些人的不同。我今天把它写出来是为了让这些经验更好的服务我们。我感觉我们成功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努力,毕竟有做科研天赋的人太少了。努力加上肯动脑子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嘛!

如何阅读文献
  对于新手,或者刚进入某个领域的研究人员,最主要的还是文献阅读的积累,一般要多读文献,建议文献研读的顺序是:中文综述——中文期刊文献——英文综述文献——英文期刊文献,中文综述文献是新手初步了解你要掌握的领域究竟是啥回事,这个只要阅读几篇综述性强的文献就可以,然后再读中文期刊的非综述文献,这个让你知道在综述文献的框架下有哪些具体的科研成果,接着就去找代表性的英文综述文献,一般英文综述性文献是大牛写的,很有代表性,而英文综述性文献后的参考文献很有必要根据你的需要去查找并下载,最好下载的文献出版时间是近来三四年之内的文献,这样根据这些新的文献再寻找时间比较早的文献,这有点“按骥索图”的味道,在下载文献的过程中,要将文献进行分门别类(毕竟每个研究方向会有多个分支,比如电容,按形状分平板电容、叉指电容;还有文献分理论、仿真、测量等,建议每个类型建个文件夹),并标明下载的文献出版日期和你下载这篇文献的时间,PDF格式文件的题目最好就是文献的题目,这样查看大量文献时知道要去点击哪些文献,下载文献的文件夹最好具体表明文献来自哪个数据库。对于老手,也要隔段时间,比如半年或一年,去更新文献库,英文文献这半年或一年内也有很多新技术、新观点不停的出现。
  在下载大量文献之后,如何高效阅读文献是比较重要的,建议是多数文章看摘要、图表和结论,少数文章看全文。一篇文献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 图表,讨论,结果,方法。在阅读时,先是粗读文献的摘要、图表和结论,如果对这篇文献很感兴趣,在PDF文件名前或后标个 “重要性等级”标志,我通常将文献分“111”“222”“333”…,数值越大,说明文献越重要,需要花更多时间,以后可以再仔细阅读;如果发现这篇文献并不是你很需要的,可以删除,减小文献量。如果对文献中的实验方法感兴趣,可以仔细阅读其实验过程部分。如果打算要引用这篇文献,一定要亲自看。对于需要仔细研读的文献,最好打印出来慢慢研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些标记或者笔记。如果不是打印的,充分利用PDF软件批注、标注、标亮(黄色)等手段对文献中一些重要的地方进行标识,仔细阅读完了的文章,用PDF软件的“图章”功能,盖上红色的“章”,表明你在哪天阅读过这篇文献,以后再看时,知道阅读这篇文章的时间有多远。看文献的时间最好集中在几天,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在阅读多个文献时,可以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深入比较这几篇文献的异同,发现作者们对同一研究事物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变,或者发现作者本想隐藏的“要点”,多比较几个同类文献,看其共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又在哪里,有何各自的创新性?采用什么实验设备、实验手段、测量手段、所需材料、工艺条件等,也许从早这些对比中你会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实验或者避免实验失败,如何改进前人的方法。有一种现象就是关于关键的东西有的作者会略去不写,有时一些细节的东西他也不会写的。问题是各人省略的关键和细节不尽相同,你可以从对比中发现他们研究的脉络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除了文章内容,还要学习人家写作的方法和格式等等,比如同样一个观点,别人有可能表达的很地道,同样一个图表,别人做的很漂亮,尤其是老外的文章,给老外投稿,人家的修改意见要求文字通俗易懂,带有一定的科普性,即使不是本专业的人,也能大致看懂,然后还要求多用简单句,能用简单句说明的问题,就不要用复合句,在同一句子中,最好不要让同一个词汇或短语重复出现 。另外,还要注意中文和外文的互相印证,注意一些专业词汇的翻译,注意用词的恰当和简洁,久而久之,对于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也是大有裨益的。
  当我们在积累阅读文献经验后,应该学会如何非常容易的判断文章、文献水平的好坏。举例来说,我们可以看文献开头几句话,看作者到底要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提出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重要还是不重要,是不是重复了别人的发现?你只要看他开头引得几篇文献,你立刻就能知道。因为如果这篇文章是在研究非常重要的问题,那么他所引的文献中不仅会有最前沿的文章,还会有关于这个问题的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文献。我研究各个学科,那么各个学科的最主要的东西我是知道的。如果把各个学科和各个流派以他们发展的顺序和他们各自最主要的文献为代表作出树状图来的话,拿问这棵树的分叉,即一些里程碑式的文献我是知道的。如果他连一些里程碑式的文章都不引,那么我立刻知道,这是一篇很小的技术性的文章,没有讨论重大问题。
  需要提醒的是,在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献,比如20篇后,最好及时写中文的文献综合,反正毕业论文中需要文献综述的,这个文献综合要包含这个文献的摘要和结论的主体部分、实验结果(结果最大值、最小值)、实验手段、测量(测试范围)等,综合时要把每篇文献当作以后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所以每个文献在综合前要有文献题目、作者、期刊名称、卷(期)、页码起始。许多文献的综合加上一些过渡语言就是文献综述的大体内容了

研读论文注意事项,和大家共同学习。
为什么要阅读文献
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外文的。
阅读文献的来源
精研数据库,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重要的如ISI,Medline, Ncbi等了。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
做一个课题首先是要看专利的!!这是我的经验之谈。通过研读专利正文,可以体会申请人的研发思路;研读专利权要求,可以少走弯路,还可以找出未覆盖的漏洞,进一步提出自己的专利;有的专利还有参考文献,可以了解这个专利的来龙去脉。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
可以在google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alert,他24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
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定期读几篇cell,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NO.1)(<<国外医学>>各个分册每其都有许多可读的综述,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刊的专辑,增刊,很重要!),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title & ABSTRACT应该阅读的。
特别要注意中文综述文章后的英文参考文献,可以用回顾性的方法查找该问题的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
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然后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如此往复循环,你的idea不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我们老板说过,看文献,最重要,最有权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么,就是你查找的文献的文献。
读文献一定要注意文章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按图索骥,就很容易找到更多文献,而且被引次数越多的越重要!!通过搜索参考文献的作者,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该领域的文章.
如何查找阅读文献
课题未定:
我很是崇拜神经所蒲教授的观点,阅读文献从教科书开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推测”,然后找原始文献,你会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去验证一下,回有两种结果:证实,那你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你就找到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
一定得知道自己所作的方向现在世界上是个怎样的研究现状---做到了何种程度,还有哪些关键问题急待解决。这一点对于自己找题目的战友,我觉得尤为重要!
课题已定:
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这类文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方向比较强等等;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进行精读。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再次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文进行泛读和跳读。
涉足一些和专业有点瓜葛但有相当距离的领域。我一般研读相关文献的程序是:1、对该领域有较多介绍的中文成书(资料一般是比较老,如果是新书通常汇集了最近5到10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读后可以对这个领域发展历史和近期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一些专门的术语和英文单词也有了概念。2、根据研究内容通查最近3年的中文期刊,主要是通过看综述了解最近进展和一些国外发表文章的人名和期刊名,还有国内做到什么程度了,为请该类项目打个基础。你可以知道国内那些同行在做这工作.如果实验中碰到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的话,你可以联系他们,这便可以使你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3、根据上面的学习掌握的专业词汇,人名,期刊名查国外文献。我的体会是,如果那个领域和原来专业距离比较远,那么一来就去查外文的文献往往找不出好东东,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常有臆断的情况,导致检索效果不好。
我觉得对于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内容,例如某种疾病,那么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书,要对这一种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在你以后阅读文献时会很有帮助。然后,在上网查一些你的老板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题目的相关方面的中文综述,也算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同时也让你有可能触及到国内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这时候,你可以开始阅读一些外文的综述,看一看国外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或许,此时你会对你想要研究什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可以阅读一些国外的原始论著,它将会告诉你如何去完成你要研究的题目。等到文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开始你的课题了。但千万别忘了,时刻关注你正在研究的相关内容研究进展,它可能会给你的课题新的补充。最后一条,看文献,编上号,做好笔记。
对于一个尚不熟悉领域的课题,先找相关的综述,综述是了解该领域最快的途径,因为教材具有滞后性,而论著又偏重于某一点,优秀的综述可以作教材读的.
读文献的顺序,当然还是从中文到外文,毕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语,容易看懂,也容易有成就感。
文章内容是从综述到论著。一般花上一两个小时,可以查一堆文献,先把它们的摘要整理出来,甚至打印出来,根据摘要,可以初步判断哪些是自己决定要的。然后再到网上找全文,找不到再去图书馆,还找不到就发E-mail给国外的同学,一般都能获取到。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要看原文,还要看它的参考文献,一般深追上几篇文章,对于想了解的问题也就知道个大概了。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当然要做些笔记,建一个word文档,做些复制拷贝的工作便可,这样做的好处是,回头就不必再花好多时间去找你的论据或论点。
如何阅读文献:
看文章时作笔记
阅读笔记本可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摘录,如:进展,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研究结果等,并可加上自己的批注。对于笔记要定期总结(总结过去已经做过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做到知己知彼;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预测将来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准确出击,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着眼于将自己的成果往SCI上发,所以对一些经典的陈述,要有选择性的标记并记下来。另外,有的时候想到的思路,闪过的想法,作笔记记下来,随时查一查,可能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
勤思考
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用图表的方式将作者的整个逻辑画出来,逐一推敲,抱着一种挑的心态想。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文献,不要盲目崇拜,有些东东自己作作,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看文献中懂得抓重点,找思路。主要是学习别人的IDEA。也就是看了文献问几个问题,文章的技术突破口在那里。比如一大堆专利讲了很多种分离方法,关键不是看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想这个分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人家会想到这个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为分离的依据。
多与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极好方式
和导师谈谈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领域某一方向的研究进展;与相关方向的牛人谈谈,对自己的启发要比看文献大的多。不仅与本领域的牛人交谈,还抓住机会与其他领域的牛人交谈,牛人的一句话,有时你读半年书都读不来的。特别是其他领域的牛人,他没准就给你一个金点子,特别是在中国,牛人一般对外行人不怎么保守。集体讨论非常必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献人人都有一份,每人分工读不同的文献,然后大家坐到一起。顺序开讲,互相讨论。这样,文献量是不是就成N次方增加了!!!
比较阅读
观点相反的论文可以参照来读,品味一下双方的观点。还有就是与原著同时发表的其他专家的述评、原著发表后的读者质疑,都应当和原著一起读。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了。
读论文的时候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发现“一稿两投”。我的意思是不少作者把同一科研数据写成相似主题的不同论文,或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这时,如果你的课题与此类似,你的好运也就来了。因为能通过深入比较这几篇文章的异同,发现作者(或科研小组)对同一组数据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变,或者发现作者本想隐藏的“真正”方法。我就是在分析了同一科研小组的类似实验后,迅速发现自己实验失败的关键原因,短时间内成功完成动物模型制作的,为进一步实验打下了基础。
做技术的要善于比较和发现,一些技术含量高文献,不可能把要点都报道出来,中文如此,英文也是如此。比如一篇专利中有很多的Sample,而每个的条件或配方都不同,这时要多比较几个同类文献,看其共同点在那里。这点在制药和表面活性剂行业还是要注意的。
全面参考国外文献。一定要清楚,国外文献也有一些不可信的文章;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关于重点的关键的东西他会略去不写,有时一些细节的东西他也不会写的.问题是各人省略的关键和细节不尽相同,你便从对比中发现他们研究的脉络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单篇文章阅读顺序及侧重
论文阅读顺序:1. 摘要 引文 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2. 图表 了解主要数据和解释。3. 讨论和结论 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4. 结果 详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5. 材料和方法 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6. 讨论和结果 进一步掌握论文,注意讨论中的关于从已知的知识和研究如何解释本文获得的结果。另外对于论文中大量的图表来说,当你能够重新画出这张图,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这张图,表明就读懂了。
一篇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 图表,讨论,文字结果,方法。现在生命科学中的杂志对图表的要求都很高,必须做到仅通过阅读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即能把握文章的方法、结果,再结合读者自己的原有知识,就大概知道其implication了。这符合现代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必要的信息的要求。因此,在某个领域做了一段工作后,定期查新得到的文章只须看摘要、图表即可, 个别涉及新方法或突破性结果,再看讨论,文字结果和方法。这也提示我们在写外文文章时,注重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做到形象化、信息最大化。
自己熟悉的领域:最省事的是只看摘要,因为依靠背景知识通过摘要即可大致勾勒出文章内容,但有时这是不够的,相对省事的方法是细看摘要,略读前言,再看结果中的图表,最后读一下自己感兴趣的讨论部分。但如果文章对自己很有意义,那就应该通读全文了。
如在寻找课题阶段,重点读讨论和结论以及展望,在课题设计阶段,主要是材料和方法。若只需了解一下该研究的思路,可选取摘要及引文与结论进行泛读。
个人的经验是尽量去把握作者的研究思路,然后是学习他们的分析方法,最后是学习写作技巧和写作语言方式等。
文章的讨论部分真是很重要,如果时间稍微充裕点,建议研读和模仿牛人paper的讨论部分。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数据可能有不同看法和分析方式,图表的趋势解析,论据的组合,都是非常看功力的部分,我们老板经常说:如果某篇SCI级别的文章让我们这些菜鸟来写,可能发国内核心都非常困难。
我觉的最重要的是理解讨论中的精髓,这是作者idea创新性以及与旧有的实验结果比较的关键部分,可以看出作者设计此实验的思路,在作出比较以后,对自己的课题会有很大启发。
除了文章内容,还要学习人家写作的方法和格式等等,比如同样一个观点,别人有可能表达的很地道,同样一个图表,别人做的很漂亮,尤其是老外的文章,给老外投稿,人家的修改意见要求文字通俗易懂,带有一定的科普性,即使不是本专业的人,也能大致看懂;然后还要求多用简单句,能用简单句说明的问题,就不要用复合句,在同一句子中,最好不要让同一个词汇或短语重复出现 ...... 最后想说的一点,就是注意中文和外文的互相印证,注意一些专业词汇的翻译,注意用词的恰当和简洁,久而久之,对于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也是大有裨益的。
文献追踪的重要性
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往往你的idea别人也会有不谋而和的时候,所以要特别关注这个领域的最新动向。在抓紧使自己出成果的同时,随时根据有可能出现的“撞车”进行调整,做到心中有数。和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章一定要勤跟踪,现在国外的科研做得又快又漂亮,我们在做到心中有数的情况下,可以扬长避短,做出新东西来。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研究团体以及牛人)所发表的论文。对于数据库的定题、定词地定期搜索,这样才能保证你不丢下每一篇重要的文献。文献总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方向为方向服务!
已定课题的实施
1、得到一个大概方向。
2、查相关中文综述,查看国内有谁或哪个单位在做相关内容。
3、查外文综述,比较一下,毕竟外文可能会更详尽一些,看看大家对什么感兴趣。
4、查较关键的参考文献,注意杂志和作者的权威性、引用次数
5、重检相关全文,注意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讨论中存在什么问题
6、根据本人所能控制的资金和本地技术资源考虑我能做什么,怎么做
7、再进一步紧缩范围,有一个框架图
8、根据框架图再进一步查外文原文以明细节。
实验思路永远要走在实验之前,凡事想好再作,一定没错!
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细节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力求用实验室最成熟的技术。对于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实验,一定要吃透原理,再下手不迟,切记盲目。有些实验若自己实验室确有困难,可以考虑合作,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什么都做好。我的体会是,有时就需要请教专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4-12-23 22:38 , Processed in 0.0150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