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0|回复: 7

高血压的常识

[复制链接]
sjtuhetao 发表于 2005-10-18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情况。血液从心脏流经血管到达全身各处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叫做血压。某些人,血液不能很容易地通过全身,比如,由于某种原因使血管狭窄,此时压力将升高以保证血流通过,这就是高血压。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 · 高血压是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

  高正常血压是收缩压在130-13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在85-89毫米汞柱,也就是血压偏高了。理想血压是收缩压<12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80毫米汞柱。
 
2、高血压分哪几类?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占90%以上。目前尚难根治但能被控制。

  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有明确的病因,占5%-10%。这种高血压可能是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肿瘤或增生和其它原因导致。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是什么?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 遗传
    · 摄盐量
    · 吸烟
    · 超重
    · 酗酒
    · 缺乏锻炼
    · 精神紧张
3、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学说是多源的,其中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为:
 
(一)职业与环境
 
  研究结果表明,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而体力活动较少的职业,以及对视觉、听觉形成慢性刺激的环境,可能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如在高应激水平下工作的空中交通管理员, 高血压发病率较条件相仿的领航员高5.6倍。大城市电话交换台话务员患高血压较多。在城市高应激区及低应激区(按社会经济状状况、犯罪率、暴力行为的发生、人口密度、迁居率、高婚率等因素来区分)作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应激区的居民高血压病发病率高,高应激区的男性黑人(25-60岁)的血压最高,平均舒张压在95mmHg(1mmHg=133.322Pa)以上。
 
(二)个体特征
 
  早年对心理社会因素及血压的关系研究集中于个体因素,许多研究者所报道的与高血压有关的人格特质包括:高度敏感性、脱离实际、顺从、受抑制的愤怒和敌意、表露的愤怒、情绪的压抑、自由漂泊、恐怖、焦虑、抑郁、强迫性冲动行为、A型行为(成人)、各种形式的神经质、不稳定性、易变性。但是,没有一种特质是特异的。
 
(三)婚姻状态
 
  根据Framingham的资料,寡妇和鳏夫的血压高于配偶健在者。对此的解释很多,也许在丧偶前已有高血压。有一个阳性的结果是在研究前十年内离婚者的血压要高于未离婚者。
 
(四)应激性情境
 
  应激性生活事件与高血压有关。苏联卫国战争时,列宁格勒被围期间,极度紧张的气氛促使高血压发病率增加。另外,战争时前线士兵血压也高。失业者血压高,获得新的工作后血压下降。在预期要被解雇(最后未发生)期间血压也高。新近离婚者有几个月血压升高,但Theorell用生活事件问卷进行研究未发现与高血压之间有正相关。

  研究表明,慢性应激状态较急性应激事件更易引起高血压。Theorell用与高血压无关的生活事件问卷及反映慢性激惹和生活不适?quot;不安指数"(discord index)双指标研究,发现两者均高的一组在两年后发生高血压的频率高。飞机噪声的长期作用可致血压升高;另外,高交通噪声区居民的高血压求治率高于低噪声区。但两者的糖尿病、哮喘、消化性溃疡的就诊率无差异。Von Eiff等(1982)发现噪声可使从事心算时的血压反应增强。

高血压有哪些危害?

  高血压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同时它又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害因素,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最常见的如:脑中风、心肌梗塞和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我国成人中高血压病患病率为3~10%,平均7.8%。动脉压的持续升高,细小动脉痉挛和硬化导致脑供血不足或缺血,产生一过性或持续性的神经精神障碍。由于脑血管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使短暂的和持久的精神障碍交织在一起,增加了精神症状的复杂性,个体易感性心理社会因素也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

  高血压病的初期可没有任何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类似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由于过份关注自己的病情或对卒中发作的恐惧,而表现出焦虑不安、忧虑、疑病观念或死亡恐怖。当血压急剧增高出现高血压危象或者高血压脑病时,出现的意识障碍以朦胧状态、谵妄状态或精神错乱状态为多见,伴有恐怖性幻觉、片断的妄想,定向力不良,思维不连贯及精神运动兴奋、冲动、自伤、伤人等行为。某些患者不产生意识障碍,而表现为幻觉妄想状态,幻觉与妄想内容常相互联系,妄想缺乏系统性,虽然对症状缺乏批判能力,但与环境接触良好。精神症状的出现往往可使原有的高血压病加重,如果意识障碍持续存在或不断加重时,预后不良。

hxiaochun 发表于 2005-11-1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或一非前,希望在多一些
liuyuan10001 发表于 2005-10-27 2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之后,受益匪浅阿!!!!
tengjm 发表于 2005-10-30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以后多些这样的帖子,让像我这样对医学一知半解的人多长点知识,谢谢楼主
yjx111111 发表于 2005-11-1 2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谢谢楼主,资料很详细,有些内容很新,其次,我要补充说明的是通常的血压是指肱动脉的血压。最后,我想说的是,根据我这些年的临床经验我考虑血压和地域与饮食习惯是否有关?不谈苏联,在中国东北的人群高血压患者远高于南方,是气候因素还是东北地区高盐饮食习惯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希望楼主及同僚给予更清楚的解释。
ninto 发表于 2005-11-1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
[系统提示]:
  .::本帖子因为[惩罚]重复发帖[惩罚]恶意灌水被神经科学论坛管理员bioguider实行了:-20金钱 的奖惩::.
zyq1111 发表于 2005-11-8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遗传因素可能更多一些

kuohsuan 发表于 2006-1-7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全世界,导致早期死亡之原因,除了抽烟及营养不良外,第二主因是高血压。在已开发国家心血管疾病是主要死因fficeffice" />

虽然都尽其可能在诊断及治疗高血压,但全球六亿高血压病人中只约四分之一得到良好控制,在美国血压控制在140/90mmHg者不到30%,在英国只有6%,国内则尚无正确数据。

血压是否持续偏高,应该经由一段长时间内多次的测量血压而得知,单独一次量得血压过高并不表示就有高血压 (除非单次血压非常高,大于210/120mmHg)

一般而言,最少要三次以上在不同时间内测得血压都有升高情形,才能够诊断为高血压。血压值在早晚会有变动,一般在晚上,尤其是在睡觉时,血压会较低(约降低10%以上) ;这种现象在血压正常的人与高血压的病人身上都可以观察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5-7-1 17:19 , Processed in 0.02392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