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級生物期刊"細胞"在歷經近二十個寒暑後,終於改版問世! 由"Cell press"所出版的一系列期刊一直在生命科學界扮演執牛耳的角色,在"Cell press"所發行的學術期刊中,又以"Cell"的影響力為最。許多科學家(包括筆者本人)都將能把自己辛苦的研究成果發表在"Cell"視為最高的理想與榮耀。 眼尖的讀者或許已經發現從今年十二月二日出刊的"Cell"在版面上的編排作了大幅度的修改。除了在其網頁的外觀上更加賞心悅目外,最特別的是"Cell"的版面加入了一個新的"Leading Edge"專欄。在這個專欄中除了保有原來由大師級的學者所撰寫的"Minireview"和"Preview"外,特別新加入"Analysis", "Commentary"和"Essay"三種新格式的文章。這些文章將不再只是針對特殊生物領域的研究做文獻回顧,而是將回歸從社會層次深入分析生物科學研究的政策決定與道德衝突。像是在改版首期的"Analysis"就由知名科學評論家Laura Bonetta完整描述“人類癌症基因組計畫”的來龍去脈, "Commentary"一次收錄三篇文章,內容包含由 Bruce Alberts提出對美國科學教育改革的諍言,Inder Verma等人介紹在經濟快速崛起的印度社會中生命科學的研究現況與展望, 以及Kai Simons和Carol Featherstone對即將於2007年成立的歐洲學術研究會議組織(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的期許與建議。"Commentary"一次討論橫跨歐美亞三洲的專論更顯示此專欄的深度與廣度。而"Cell"改版後的首篇"Essay"則由複製蛙先驅John Gurdon深入淺出地描述一篇於1920年代所發表的母代基因控制鍋牛螺紋方向的研究報告。 "Cell"主編Emilie Marcus指出,"Cell"決定改版有兩個主要的因素:第一,生物研究的重大發現已經不再是單存的研究議題,而是牽動社會發展與國家政策決定的重要因素。像是幹細胞的研究,基因改造食品,禽流感等敏感研究,動輒搶攻報紙的頭條新聞,顯見不只科學家對這些研究有興趣,社會大眾也同樣關心。所以,科學家也應該要相對理解本身的研究對社會的影響力。其次,身處在現代資訊爆炸的時代,科學家已被迫必須選擇性閱讀與自身相關研究的論文。為了讓研究人員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迫切的知識, "Cell"也將不定期規劃整理出特定研究領域裡的新觀念與發展,讓有興趣的人能迅速的管窺當代的熱門研究。 當然,這些”官方”解釋固然是"Cell"決定改版的重要因素。但"Cell"改版成既”親民”且“專業”,想搶攻"Nature"與"Science"的盟主地位的企圖心已十分明顯。儘管科學期刊已進入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最終受益的還是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