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科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56|回复: 0

神经肽浅述

[复制链接]
glia 发表于 2003-1-9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经肽浅述
 
        1931年,Von Euler和Gaddum从肠及脑组织中提取出一种能收缩平滑肌和降低血

压的粉状物质,命名为P物质,1936年确定为肽,这是最早发现的神经肽。但由于多肽化

学尚未发展,几十年间其结构未能阐明。50年代Du

Vigneaud测定了垂体后叶加压素和催产素的结构并人工合成,但只知道它们是神经激素

而不知道它们也是神经肽。60年代意大利学者Erspamer开创了软体动物和两栖类皮肤活

性肽的研究,后来这些肽或被证明也存在于哺乳动物脑内或在脑内也可找到它们的结构

类似物。这些都是神经肽研究

的先驱工作。70年代由于多肽化学、多肽的放射免疫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

使得神经肽研究的时机成熟,Harris奠定的下丘脑控制垂体前体的学说又促使人们去分

离各种释放激素,从而带来了一个神经肽研究的蓬勃发展时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结构的阐明是这一新时?

到来的标志,内阿片肽的发现又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目前神经肽研究已经成为神经生

物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已发现了30多种神经肽,但这个数目只占

总神经肽数的一小部分,因此神经肽的研究还只是刚刚拉开序幕。
 

广义的神经肽通常分为下丘脑释放激素如TRH,LHRH;垂体激素如ACTH,a-MSH,VP,OT

;脑肠肽如SP,VIP;内阿片肽如b-EP,ME,LE;还有其它如CGRP,BK,bombesin等。狭

义的神经肽按Bloom的看法主要有两类小肽:第一类为9肽的后叶加压素和催产素类;第

二类为类啡肽,指由大分子

体酶解产生的神经肽,如内啡肽和脑啡肽。
 

神经肽与经典递质有一个显著不同,即不是在神经末梢合成,释放后也不能重摄取,而

是在胞体核糖体合成前体大分子,在装入囊泡后运输到末梢的过程中由酶切等翻译后加

工形成有活性的神经肽。因此,要弄清神经肽的生成必须研究其前体。前体的研究必须

用重组DNA技术。在研究前体

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发现:许多神经肽来源于同一前体,如POMC中的b-内啡肽、ACTH;

在搞清前体大分子结构时往往能够发现新的神经肽。
        神经肽的数目惊人,结构迥异,作用亦十分复杂。它们可以起递质作用,但更

多地是起调质作用,并通过类似旁分泌的反式以影响较大范围的神经元。其作用特点:
 

第一,神经肽与经典神经递质组成共递质,一起完成突触化学传递。神经细胞同时释放

经典的递质与神经肽,如乙酰胆碱与血管活性肠肽、g-氨基丁酸与b-内啡肽以及儿茶酚

胺类递质与脑啡肽和最近发现的神经肽y(NPY)。通过作用于各自受体后的复杂作用,更

精确,更有效得完成神经细胞

间信息传递功能。
        第二,失能(disenabling)作用。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倾向于减少电压梯度,

使膜电位“去极化”;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倾向于增加电压梯度,使膜“超极化”。神

经肽一般自身不引起跨膜电位的显著变化,而只是阻止“去极化”或“超极化”作用,

Bloom称此为disenabling。
 

第三,作用持久而间断。神经肽不像简单氨基酸与单胺类递质那样,形成过程比较简单

,作用快速而短暂,而且可以在神经末梢重复利用。肽类必须在远离末梢的胞体核糖核

蛋白体内合成前体,再经剪接成活性分子,输送到神经末梢“一次性”释放,其释放量

少,作用时间持久,呈间断性


 

近年来神经肽不断地被发现。它们前体的研究紧紧跟上,免疫组织化学分布研究也普遍

展开,然而功能研究还比较落后。目前,利用神经肽研究精神病理学方兴未艾,多肽类

的神经药物在学习记忆的增强作用已有报道,已有人用此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治疗方法。

但现在仍很难将各种神经肽与

特定的脑功能和/或脑疾病联系起来。原因之一是缺乏有力的药理工具如高效的  抗剂等

,这阻碍了对脑肽系统的研究以及系统发育中的其重要生理功能的阐明。神经肽的发现

促使人们考虑神经元之间的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但由于神经系统的极度的复杂性,使

得神经肽的全面研究还比较

难,有待基础数据的进一步积累及方法学的突破,否则难以在短时期内有重大进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5-2-23 13:15 , Processed in 0.0157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