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征文论文 我国民间科学和谐长入主流科学的科普“劲路” ---从“太极拳”评胡昌伟的可压缩波包以太球 习强 摘要:现代主流科学是走向市场经济的,这必然会有竞争,而不全是协同。因此,现代主流科学不是全让别人来学的,它有自己传承、自救和消解的惯习系统。而我国民间科学在祖国的关怀下,能和谐长入现代主流科学,他们的主旋律就是为了证明当代中国人也有现代科学的先发明权。科普在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一个薄弱环节:那就是包涵有西方科学“太极拳”引诱我国,只准基层搞科学普及带来的危害性---摧毁我国从基层培养冲锋前沿科学的苗圃--即科普对于现代科学的通俗化处理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导性。 关键词:球量子、环量子、可压缩流体、以太波包 第二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暨四川论坛已经顺利召开过了,但它引出的话题还会发生深刻的影响。因这次民科“两会”会议承办负责人刘波教授,在谈到会议经费亏损很大的原因时说:第二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虽是由几个挂靠国家机关的全国性学会组织发起主办的,但都没有出经费。会前向中国科协申请召开这次民科“两会”打的报告及申请补助经费的要求,得到的有关批示是:“民间科学民间办”,即会议准许召开,经费自行解决。这样使得会议所在地区属下的省、市科协都没有介入,会议承办单位的筹款找赞助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其实,这种“民间科学民间办”的中国特色,应该看成是指明了我国民间科技发展的方向,而不应该完全看成是压力,它应变成促进我国民间科技发展的动力。 因为“民间科学民间办”,是国家希望我国民间科技创新,勇敢地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这里特别提出我国民间陈家沟陈氏宗族创新的太极拳,这一传统文化经过百年传播风靡世界的经验是值得民间科学研究者借鉴。河南大学武术文化研究所的张雷先生,是一个研究太极拳科学的年轻学者,他认为太极拳的奥妙在于太极拳科学内部的策略,简而言之,它就是用一种假像,把对手迷惑,最后制服对方。如被誉为“哲拳”、“书房架”的陈氏太极拳小架,讲究以大圈收至小圈、小圈收至无圈为登峰造极。即师傅为了使徒弟尽快入门,把架型放大,让徒弟先从大圈、外圈入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徒弟掌握了画圈走圆的运动规律之后,再逐步由大圈过渡到小圈、外圈过渡到内圈,形成劲路沿躯干和四肢变化所传递的螺旋缠丝劲,达到外形上不见圈的高级境界。两胯走“∞”劲不断,背丝扣型循环缠;一路柔多刚少,二路刚多柔少,整圆是为了劲路的完整,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蓄劲,实现化、打连贯,出击迅速,劲需走满,这些都是刚柔相济、螺旋缠绕、快慢相间、整圆多、弧线少、立圆多、平圆少的风格特点,可见太极拳也要类似环量子三旋,而具有无过无不及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格有序的训练方法。 其实包括前苏联等在内的现代西方主流科学,也类似打太极拳,而不是像我国有些民间科学类似“39字推翻百年集论(指康托尔的集合论)”打的“冲拳”。因为现代主流科学是走向市场经济的,这必然会有竞争,而不全是协同。因此,现代主流科学不是全让别人来学的,它有自己传承、自救和消解的惯习系统。专利就体现了它露骨封锁的一面;其次,早期有的是用密码公布自己的科学发现,等到第二个发现人出现后,才公开自己用的密码,以决优先权,也说明了它的竞争性。现代西方主流科学虽有协同性的一面,但这不是全无代价的。例如美国立国一开始,就把普及小学和中等专业教育列入强制性的法律措施,看似在开放科学、普及科学,实际是现代西方主流科学要依存工业基础,而工业经济又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才保证它的工业产品占领国际市场,所以现代西方主流科学,必然要造就打“太极拳”的局面---既让本国下层的人民掌握又不让全掌握;既让外国来追随的人掌握又不让全掌握。现代西方主流科学的“残酷性”,时东陆先生在《再论科学的定义》一文说得更清楚:“ 科学的殿堂不是随便出入的。科学的大门威严而冷酷,它的门口布满严守阵地的士兵”,“无论你是多大的权威泰斗,只要是学术报告,必需在同行面前受到质疑、考察、检验、思索、推敲,甚至激烈的批判之后才有可能被接受。”在这个所谓的“科学的真谛”中,是露骨在告诉我们中国人,现代西方主流科学不能不打科学“太极拳”---让中国人迷惑而太认真外国人的科普话,实际情况是西方科学家闷头在现代数学和实验上下苦功夫。即使是霍金、爱因斯坦,也是这样。这让中国反爱因斯坦、霍金的人,往往被他们的一些假像的科普话所迷惑而纠缠,使我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纯科学无法前进。 例如,霍金的科学太极拳策略是,在《时间简史》中说他发现的“终极理论”应看作是人类理智的共同胜利;但后来他又说这是一种“傻瓜”理论。2002年他不远万里来到我国,在杭州和北京万人大会上煞有介事地讲他研究的弦理论、膜理论,但他又对一些人说,他怀疑他的理论能否成功。2004年西方媒体炒作霍金放弃终极理论的新闻,让我国不少新闻界人士和著名专家及一般读者掉进了“陷阱”。 不少在前苏联和美国等被西方主流科学培养教育出来的人,回国厚也在不自觉自愿地帮他们打“太极拳”。例如在美国受过西方主流科学教育的时东陆先生说:“科学研究的结果在没有发表之前,不会被科学界认可。如果希望得到科学界的接受,必须在科学会议上宣讲”。“文章如果送交学术刊物,也必需经过同行严格的审议和批评之后才可能发表。一个研究结果即便发表之后,还往往要等到众多同行用不同的方式得到相同的验证之后才真正可能被接受,而最终在学术界重复检验之后写入教科书里才可以施教。”中国的教科书确实是这样,中国的原始创新起来了吗?这是一种露骨的“欺骗”。当然,揭露这一种“欺骗”的也是在美国科学教育界工作的沈致远先生,例如他说:在美国超弦理论和圈量子引力论“已成显学,占据一流大学物理系要津,几乎囊刮了这方面的研究经费,年轻的粒子物理学家如不做弦论,求职非常困难,资深的也难成为終身教授”。在中国,超弦理论和圈量子引力论是有争议的东西,按时东陆的意见办,当然不能写入我国的教科书里施教;但沈致远却说,在美国自己国内,已经不是写入教科书里才可以施教,而是不搞超弦理论和圈量子引力论就要掉饭碗。这个旁证可以用丘成桐先生的着急来说明。丘成桐先生以推动中国数学发展为己任,在1994年至2002年的8年间,丘成桐在海峡两岸和香港创建了4个数学中心;丘成桐借助自己的影响,还邀请霍金、威腾、格罗斯等20多位世界知名的弦论科学家来华进行学术交流。但在我国帮助西方打“太极拳”的太多,所以对丘成桐、沈致远等先生的努力,也许并不领情。 爱因斯坦也是打科学“太极拳”的高手。 1、普朗克的量子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得物体的刚性概念在微观和高速的情况下变得不够明确,这才为杨新铁教授等发现微观粒子与连续介质、流体之间有所谓的惊人相似,提供了立足之地。但爱因斯坦的第一个勇气,就是狭义相对论对“以太”的革命。爱因斯坦用圈套圈式传播的电磁场取代“以太”,这不是在麦克斯韦方程头上动土,而是在“以太”介质思维的头上动土,把“以太”归并于麦克斯韦方程。而且现在看来,爱因斯坦得出人类科学史上的光速常数,才使人类没有陷入无穷的实数循环的灾难之中。但也许爱因斯坦埋下的虚超光速这个“陷阱”,不过是他跟自己和他人开了一个很大玩笑的“悖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过是用光速有界性反对以太标记的存在而已,然而光速本身又变相地成了可作标记的“以太”。正如他反对绝对时空,但光速这个物质极限本身却又揭示和建构了一个绝对的时空。这里,微观类光粒子有流体性,而不需要介质场,是因为它类似向真空吐的“烟圈”,圈套圈式的流体自旋,让它自身已能移动或传播。 2、爱因斯坦的第二个勇气,是广义相对论把时空作为本底场而对无限多层次的介质场论作的革命。有人认为,西方的介质场论将质点以外的空间当作真空,然而,引力场在物质质点间是如何传递的?在两个质点间,牛顿就必须引入所谓“万有引力”来联系,而爱因斯坦假说是引力子。那么,引力子一定必须是物质,既然是物质,也就一定是粒子的一种。既然是粒子,它本身的运动和联系又要寻求更细微的粒子——引力子的引力子来承担。推而广之,介质场论本身的运动和联系又要寻求更细微的介质粒子——介子的介子来承担。这是否如一个无穷循环即这其实质是同义反复,如软件界称的死循环呢?但此怀疑,倒没有落到爱因斯坦的头上,却成了新以太说者们想迎接的“曙光”。 3、爱因斯坦后半生苦苦求索的统一论,是时间和空间有介质背景吗?这个本底背景是属于比粒子更微观的另一个以太层次吗?我们认为不是的。相反,他求索的是量子计算机之类的物质信息论。如果爱因斯坦换只眼睛,把事物中类似的死人看成活人, 世界就更精彩了吗?如果是这样,他就应该跑到前苏联去。新以太说所谓的补上的介质附加项,方程在远小于光速时看来变化尽管不大,但越过光速时的奇点就变成了鞍点,数学上的无穷大就变成了物理上的有限大,超光速时的负质量就变成了正质量,这种实际上所谓的是不显山不显水把麦氏方程改变了性质,超过光速将被容纳,从而21世纪的物理学就会出现完全是另一个样子的“曙光”,是“死人可以变成活人”吗?新以太说还认为,从这里沿着横向的思路走,可以参照可压缩介质理论,或者干脆声速的理论,得到一点新的东西。因为几百年前人们认为声速不可逾越,现在不是已逾越了。 但对民间科学的新以太论者来说,我们认为这不是他们的主旋律---把他们打成“伪科学”的人,也只是被不自觉自愿打的西方科学“太极拳”所蒙蔽。因为我们坚信,我国民间科学在祖国的关怀下能和谐长入现代主流科学,他们的主旋律就是为了证明当代中国人也有现代科学的先发明权。如此重新观看我国有些民间科学打的“冲拳”,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在打“醉拳”---是变相在对抗西方科学“太极拳”,其精神不但体现了我国民间太极拳的精髓---是用一种假像,把对方迷惑,实际它是在掩护我国民间科学的第三次超弦革命---时空撕裂、环量子自旋、点内空间等去冲锋陷阵。其次,这也包涵有对西方科学“太极拳”引诱我国只准基层搞科学普及带来的危害性---摧毁我国从基层培养冲锋前沿科学的苗圃的反动。 我国的“反科学主义”者也是反西方科学“太极拳”的一种反动---他们中终于有人看出了西方科学“太极拳”引诱我国只准基层搞科学普及带来的危害性。如有人说;“远离了系统的科学训练,远离了科学文献,民间科学家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科普读物。因此大量民间科学家的出现也使我们看到了科普在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一个薄弱环节:那就是科普对于现代科学的通俗化处理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导性”。但他们又说:“科普并无过错,不仅无过,且有大功。但是科普有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只有当她被试图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视为科学本身,并以之作为自己研究科学的基础时才会显现出来”。即“民间科学家们就象是山洞里的人,他们在研究影象。影象没有错,但它有局限性,研究影象也没有错,但如果认为影象就是整个的世界,那就错了”。其实这类“反科学主义”者,是看走了眼,因为他们也只不过从另一面在帮助西方打科学“太极拳”。 因为类似像胡昌伟的可压缩波包以太球论,并不是他们说的是山洞里的人研究的视为科学本身科普影象,而是在追求当代中国人也有现代主流科学原始创新的先发明权,而且打这种民间科学“醉拳”,也许还是中国特色的一种科学“太极拳”。我们学习、解读胡昌伟的可压缩波包以太球论,就是要让这种民间中国特色的科学“太极拳”和谐长入现代主流科学。例如,梳理胡昌伟先生讨论相对论的定量效应及其物理机制中的一些概念---可压缩的超流体、物理真空(以太)、以太密度波包、以太的质量及运动学效应是以太的可压缩性造成的等概念,也能明白可压缩波包以太球论对应科学主流的三部曲一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