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ruiaijun

模拟反射的思路(解说)

[复制链接]
 楼主| ruiaijun 发表于 2004-10-24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4、反射表
    反射表的设计思想我在今年年初就产生了,它是模拟反射的关键。在今年上半年的一个帖子中发表了它,但是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生这场大病以后,体力不支,无法接着编写我的语言人工智能程序,就开始思考模拟反射程序的详细设计。于是便把反射表的数据结构和作用设计出来了。现在把模拟反射程序设计出来,还不知道有生之年能否编得出它来。
 楼主| ruiaijun 发表于 2004-10-24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5、模拟反射的算法
    对于反射表,我还要多罗嗦几句。用一个表格代替神经网络实际的神经元连接,应该说是一个突破性的思路。是模拟反射的关键算法。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说它是算法?现在很多人以为,算法一定要引入很高深的数学理论,一定要有很多供是做基础。其实这是对算法的一种错觉。
图灵(人工智能提出者)定义的算法(可计算函数)是在有限步骤内完成。并没有指定一定要用数学手段完成。
    建立一个反射表用写表的方式建立反射,用读表的方式实现反射,这完全可以在有限步骤内实现,而且可以用极普通的程序实现。所以它是一个模拟反射的算法。
 楼主| ruiaijun 发表于 2004-10-27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6、先设计条件反射
    我曾经说过,我是由学习方法开始研究,后来研究了《学习学》,因此对反射有长时间的研究。我已经从只知道条件反射的落后状态下摆脱出来,认识了各种形式的反射。
    在确定了用反射表描述神经元间的联系后,我原来想一下子把各种反射的模拟都一起设计出来。所以在设计以前,先用了一个帖子介绍了各种反射。但是没有想到遇到了争执,反对的人认为各种反射是人为区分的,没有必要。尽管我用心理学上的各种实验做出了解释,但是反对者还是固执己见。
    但是模拟反射总不能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于是我改变了原来的计划,甚至把已经发出的贴子进行了修改,首先集中进行条件反射的设计。以适应大家只知道条件反射的现状。
 楼主| ruiaijun 发表于 2004-11-16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8、由简到繁和可扩展性
  按理说,反射程序的算法确定了,反射表的结构搞请了,条件反射的情况搞请了,就该开始设计程序了吧?但是不行,还要考虑程序的可发展性。说得更清楚一些,就是要在尽量少改动程序的情况下,模拟多种反射,并且能够应用模拟反射程序来实现人工智能。这就需要对程序不是一般的设计,而是精心的设计了。当然不管是一般设计也好,是精心设计也好,从我设计的叙述中看不出太大的区别来,毕竟你们没有亲自考虑程序的各个细节。
  还有一个附带的问题,就是要使程序设计遵循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以便人们了解你的这个设计。因此这个程序设计的叙述,对于只想浏览一下的人们来说,有些过于罗嗦了。但是我关于模拟反射的贴子,不是一个思想简介,而是模拟反射程序设计的全文。所以不能不罗嗦一些。
  遵照这样的思想,我先安排了非条件反射的模拟,再安排对条件反射得模拟。体现了由简到繁的思想,又体现了可扩展的思想。
 楼主| ruiaijun 发表于 2004-11-16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9、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于是下面我顺理成章得先后设计了模拟非条件反射的程序和模拟条件反射的程序。
  按照可扩展和先简后繁的两个原则,第一个程序比第二个程序简单。非条件反射没有建立过程,那些非条件反射,都是在编程时通过编写非条件反射表编写进去的。如果程序编写好了,再需要补充某个(或某些)非条件反射,就需要打开源程序,修改非条件反射表。第二个程序有了反射的建立过程,而且建立条件反射要依据非条件反射,程序显然就复杂得多了。不过再真正的程序设计中,第二个程序只是在第一个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内容,如增加了条件反射表,增加了写条件反射的辅助程序,其余的可以利用第一个程序的程序。相比反而简单一些。这就是可扩展原则和由简到繁原则的效果。
 楼主| ruiaijun 发表于 2004-11-15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7、条件反射的三个要件
  尽管如此,我还是反复强调条件反射的要件。在西方心理学中,特别重视不同反射的不同要件。甚至用反射要件的西文字头代表该反射的名称。
  不过在我们中国,很多人不重视反射要件的具体区别。并不认真看待条件反射的三个要件。其实说起条件反射的三个要件的内容,人们反而很熟悉,条件刺激、非(无)条件刺激、非(无)条件反射,人们是很熟悉的。
  人们的思维往往在熟悉中忽略不熟悉的东西,就这样,我国人大多不能从上述三个要件来理解条件反射与其它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我之所以再次罗嗦条件反射的三个要件,就是要引起人们的重视,以要件的不同来区别反射类型的不同。
  实际上,我们从已经发表的反射模拟程序设计中也可以看出,反射要件的不同,直接影响了程序的结构。不仅影响反射表的结构,也影响着基本程序和辅助程序的设计。
 楼主| ruiaijun 发表于 2004-11-18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模拟反射的程序结构
  我们在设计原文中只谈到程序的主要问题,即有关反射的问题,其它问题一代而过。但是仅有那些并不能使程序运行。一个完整的程序,在第一个(模拟非条件反射)表现得程序中最清楚。
  一个完整的程序有系统程序、辅助程序、小程序和数据库(标)组成。
系统程序是模拟反射程序的总控制者,它在开始运行程序时要把各类程序调入内存,把数据库调入内存。在程序运行时负责与操作系统、内存、磁盘、各种输入输出设备打交道。因此系统程序是模拟反射程序运行的保证。但它不是关键。因为各种软件大致都是如此。
  辅助程序实际是模拟反射的专用程序。例如在模拟非条件反射时的读反射表程序。翻译输入信号为编码的程序,等。如果你模拟反射时有较好的模拟感觉设备,在外设与翻译程序间还应该有外感觉信号识别程序。如果你只有PC机没有什么感觉外设,可以就面对键盘。也可以用鼠标作为输入设备,但是你必须为它设计一个相应的界面,看你的技术能力和爱好了。
  小程序是模拟反射的特有程序,小程序在非条件反射中就是表现各种反应的程序。它在有肢体活动的机器人中可以对应真实的机械反应,它在没有肢体的PC机上可以用一些显示程序代替。
  模拟反射程序的主要数据库是反射表,在非条件反射的模拟中只有非条件反射表,它是一个在程序运行中不变化的表格,因此在程序开始运行时需要调入内存,但在程序终止时不需要写入磁盘。
 楼主| ruiaijun 发表于 2004-11-19 1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1、普适性原则
  从上一个帖子中还可以看出,我们设计的程序还为程序的广泛应用作了考虑。既为机器人电脑作了准备,也为具有模拟感觉设备的电脑作了安排,还考虑到用家庭PC机实现程序的可能,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运行模拟反射程序。这可以叫做程序设计的普适性吧。
  由简到繁、可扩展性和普适性是编制程序的三个重要原则。
 楼主| ruiaijun 发表于 2004-11-19 1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2、对反射概念的讨论(一)
  我这里再次说明,我国大多数人对反射的概念是模糊的。我首先是在西方心理学中注意到这个问题。在西方心理学中(任何一个版本都大同小异)介绍了很多学习实验。其中有名的有桑代克的迷笼实验、迷津实验,斯金纳箱实验,托尔曼否定奖励原则的迷津实验等。我感觉它们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很类似,但是只在西方心理学一角发现关于巴甫洛夫的介绍,他的理论被叫做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实验叫工具性条件作用。在西方心理学上明显的列出它们的区别,就是用建立反射是参加者的不同。例如条件反射是刺激、反应、刺激。严格的说是条件刺激、反应和非条件刺激,工具性条件作用是刺激、行为(严格的说是偶然行为)和奖励。
  在本网甚至全国,都有一种看法,它们实际差不多,不用分那么细。在不模拟反射的情况下,这种思想还看不出问题,真正模拟反射了,就会看出,不同种类的反射,模拟方法有差别。不去分就无法模拟,不模拟,系统的功能就不全面。
 楼主| ruiaijun 发表于 2004-11-29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5、对反射概念的讨论(四)
  在主帖中,由于强调的是程序设计,既不能过多讨论理论问题,又不能过多讨论设计时的想法。因此又开辟了解说帖讨论。因此解说帖显得比较拉杂。
下面我们说一说简化的工具性条件作用。这个反射种类是我提出的,在反射的文献上没有。提出的时间在十二年前。
  它有两方面依据。一方面是对托尔曼实验的解释。托尔曼实验我在奖励与需要的争论中介绍了两次,就不再重复了。托尔曼出于认知主义的立场,把白鼠在迷津里得不到奖励而瞎跑过程的学习,解释为白鼠形成了一个认知地图。但是他没有能进一步解释认知地图的形成原因。我就用简化的工具性条件作用解释了认知地图的形成。迷津环境的刺激与白鼠跑动的行为在多次反复的条件下,形成简化的工具性条件作用——没有奖励的工具性条件作用。
  另一方面。我对人和动物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实验。例如在给一个月婴儿换尿布时,趁他伸腿,就对他喊“伸腿!”(因为他在乱动时总有伸腿的时候,虽然是偶然动作,但可以等到机会),多次以后,竟然就使这个一个月的婴儿一听喊“伸腿”就把腿神的笔直。别人都以为是奇迹。
  我也对动物进行这种实验。例如最近,当我家的猫钻到一个纸箱时,我就对它喊“猫猫没!”几次(两三次)后,只要我喊“猫猫没!”它就钻进箱子去玩。非常有趣。
  上述人和动物的实验都不是条件反射,因为没有非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刺激的支持。它也不是工具性条件作用,因为没有奖励。由于它在偶然动作上接近工具性条件作用,因此我叫它简化的工具性条件作用。
  在模拟上,它比工具性条件作用简单,不需要识别奖励的机制。
  简化的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意义比较大,它从程序上证明奖励不是系统必须的。否定了奖励派的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5-4-3 19:19 , Processed in 0.01980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