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科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石悲

意识问题

[复制链接]
 楼主| 石悲 发表于 2004-11-19 1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顶帖

转引自“心理学进取之路”《我们心灵的奥秘》第五章。
(原文标记:版权保留,特此声明。版权证号:11-2002-A-394 作者:朱志康 )

人的大脑要出现意识状态是有条件的:fficeffice" />

第一,由网状结构发出的兴奋张力保持一定的水平(上行激活系统)。这也是大脑各系统保持功能状态的必备条件。当这种张力低迷到一定水平,各系统不能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那么意识也就不再存在,如昏迷、熟睡。

第二,构成意识的各要素对意识的存在与否具有不同的意义。感知觉、行为、思维、意向、个体核心--自我系统等大脑的各功能系统是构成意识存在的要素。但感知觉、行为,甚至意向的缺损并不导致意识的丧失,构成意识的核心要素是思维和个体核心--自我系统的兴奋状态。这是意识存在的特定条件。

只要大脑的活动符合这二个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是有意识的人。

意识并不是对个体存在的主观感受(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容),而是可以客观观测的心理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某些方法,把观测得到的结果,去分析意识的不同水平。

意识水平的差异是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的意识状态兴奋性比较。意识的水平取决于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的兴奋水平。

脑电图(EEG)可以说是衡量我们意识水平的有效工具。脑电图是在头皮上记录到的脑电变化,实质上是脑干--丘脑网状的兴奋张力扩张到大脑皮质后,皮质神经活动的交互作用(在外界刺激、自发兴奋放电和上行激活的交互作用)形成皮层电位波动,是大脑各机能系统相互作用的综合反应。所以脑电图的变化对了解意识状态的兴奋水平很有意义。观察表明,脑电频率改变与人的大脑兴奋水平直接相关,频率越高,兴奋水平越高。因此可以用EEG 来反映意识水平。

意识状态按脑电图的划分可分6 个水平:由慢至快 δ、θ、α、α`、β、超频。

δ水平:脑电1--3次/ 秒,整个大脑神经被低位慢电位抑制,从感觉输入到行为输出和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性同步化,不能形成正常的联络结构(功能状态)。此为完全无意识水平。     

θ水平:脑电4--7次/ 秒,失去了兴奋张力的影响,但未受抑制性同步化的控制,功能性联络联系不良,受阵发性自发兴奋波干扰。但外界强刺激,可以激活丘脑的非特异激活系统,而恢复意识。此为意识临界下水平。

α` 水平:异相睡眠期,丘脑功能变化,网状非特异系统兴奋,而特异系统抑制,皮层受到兴奋张力扩张,但无刺激传入,形成思维素随机兴奋投射整合和意向活动、自我系统的激活。局部意识水平。

α水平:8--13次/秒,正常有意识水平,丘脑功能正常,但无特别输入刺激,思维素中也无强张力形成。此为自由联想水平,或思维期待水平。

β水平:14--30次/ 秒,反应性思维,为意识注意水平。

超频水平:40次/ 秒,目的性思维,为意识紧张水平。

在上述各意识水平中,δ、θ,为无意识状态。α、α`、β 、超频,为有意识状态。

意识还有结构层次的差异,层次差异是同一个体在同一时刻意识状态中不同层次的脑结构对思维的影响,可分为超意识、显意识、潜意识、下意识、无意识五个层次。

超意识:反映影响思维的前额叶活动状态。

显意识:也就是一般的所谓意识,主要是后部的思维活动状态。

潜意识:某些思维素受到额外张力(如个体核心、情绪或思维本身活动)影响,形成较高的兴奋性,具有突现性,进而影响思维活动这种现象。所以,是反映了某些高张力活性的思维素。

下意识:是不受思维控制的反应性变化,如反射性(扣机行为)行为输出,或没有进入思维的感觉。

无意识:缺乏思o皮质的活动参与。

意识的五个层次都是横向的状态性概念,不能代替这些活动本身。如果要从动态活动的角度去分析,那么得到的就已经不是意识的概念。譬如,显意识的动态是思维,超意识的动态是意向活动,下意识的动态只是些反应性行为。所谓意识流,实际上是对潜意识(即那些有额外张力思维素)的动态说明。

意识水平决定了意识层次的组成,在θ水平以下就只有下意识活动,在α`水平,显意识和潜意识二个层次,β水平以上,可以四个层次都具有。

与意识经常混用的一个词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理解一般为对自我存在的体验,本质上是意识的一部分。如前所述,当我们把一般意义上的意识的各个方面肢解后,意识就成了大脑活动的横向状态。那么自我意识又是什么呢?有人认为自我意识除了意识还有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这其实并不重要,对自我存在的体验可以包括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体验是思维的一部分,自我意识是对意识状态中个体核心地位的强调,当个体核心在皮层扩展形成生理自我和心理自我时,也就有了自我意识。因此,自我意识是个体核心(生理--心理自我)的活动状态。所以,尽管前额受伤者缺乏意向性活动,但他仍有自我意识的存在,在他清醒的时候,个体核心仍有张力扩展影响其它结构,个体核心在皮质的投射整合产物--自我系统,仍旧在参与思维活动,尽管这些活动由于缺乏意向活动的恰当调节而与正常不太一样。

[此帖子已被 石悲 在 2004-11-19 19:52:35 编辑过]

 楼主| 石悲 发表于 2004-11-28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对大脑活动的认识,只限于象计算机似的硬件、软件、存储区这样的概念,那要理解大脑的活动就已经是走错了方向。

对所谓的小人问题,不是害怕问题,而是如何解决超级思维,对思维的思维这样的循环。不解决这个问题,任何脑科学的理论都不能说是成功的。从你关于意识(意核)的描述可以看出,你的理论已经陷入这陷阱中去了。

ruiaijun 发表于 2004-11-28 1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石悲 发表于 2004-11-28 16:44:42 :

当我们对大脑活动的认识,只限于象计算机似的硬件、软件、存储区这样的概念,那要理解大脑的活动就已经是走错了方向。

对所谓的小人问题,不是害怕问题,而是如何解决超级思维,对思维的思维这样的循环。不解决这个问题,任何脑科学的理论都不能说是成功的。从你关于意识(意核)的描述可以看出,你的理论已经陷入这陷阱中去了。


通过程序实现了对自我意识的模拟,就是叫它“小人”,叫它“陷阱”又能如何呢?否定也好,反对也好,它已经在程序中存在了。甚至我们就可以把模拟自我意识程序叫做“小绿人”程序,或者叫做“陷阱”程序。

如果为了回避开所谓的小人,企图生编一个什么自我意识结构,又不能用生理实验证明,它又会有什么意义呢?我从来就不相信什么悖论问题,没有人为的规定在内,客观存在中决不会有悖论。悖论都是人为制造一个陷阱,再自己往里边跳。但是他们为了自圆其说,又不敢承认自己为自己设了陷阱。

 楼主| 石悲 发表于 2004-11-28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ruiaijun 发表于 2004-11-28 17:37:54 :通过程序实现了对自我意识的模拟,就是叫它“小人”,叫它“陷阱”又能如何呢?否定也好,反对也好,它已经在程序中存在了。甚至我们就可以把模拟自我意识程序叫做“小绿人”程序,或者叫做“陷阱”程序。

成功了?那太伟大了。希望能早日获得鉴定通过。

不过,从你发的帖子看,好象看不出有什么成功的地方。

ruiaijun 发表于 2004-11-28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石悲 发表于 2004-11-28 19:45:31 :

成功了?那太伟大了。希望能早日获得鉴定通过。

不过,从你发的帖子看,好象看不出有什么成功的地方。


这不是什么正经的讨论态度,难道用讽刺可以掩盖你转载的理论的缺陷吗?还是认真考虑一下问题得好!我们都是研究智能的,不是来斗气的,你说是吗?对智能研究的成功比你我的个人名声要重要得多,如果讨论时有些用语不太客气,那是为了表明某种观点,情有可原。专门发帖子斗气就没有意思了!

 楼主| 石悲 发表于 2005-1-30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只是学术问题,那是应该认真讨论的。可当一个人声称解决了一个当今科学界还没解决的重大问题,那是有必要责疑的。对这种感觉太良好的所谓成功,带点讽刺又如何?否则哪来清醒的认识呀。

可惜的是,ruiaijun在这里讨论的,好象并不是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展开的。所以现在我连和你讨论的兴趣都不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5-2-24 10:07 , Processed in 0.01438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