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科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60|回复: 25

[原创]论记忆

[复制链接]
石悲 发表于 2005-10-22 14: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记忆

响应管理员的号召,这里谈谈本人对各类记忆的机制或部位的认识。

记忆该怎么分类?我想应该首先从神经上发生来分。最基本的分类是行为记忆与认知记忆。因为我们的行为控制与认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发生在不同的脑区。

高级行为控制发生在大脑的三个层次:小脑的习得性行为控制,纹状体的本能性行为控制和皮层的思维控制,最后这三个控制以运动皮层为共同出路,皮层控制为最高水平。一般所谓的行为记忆,主要是小脑对习得性行为的修改,这种修改更象是我们大脑里的一个自动化电脑工作。fficeffice" />

大量讨论的记忆应该是认知记忆。

目前的记忆模式是按电脑运行来设计,由此提出记忆库,从信息编码→存储→检索提取,这种模式缺乏神经生理学的证据。

记忆的瞬时、短时和长时并不是三个独立的记忆库。神经生理结构并没有为这些记忆库留下席位,我们不能把电脑的运行系统作为大脑的模式。解释心理现象,应以大脑生理为基础。记忆并不是电脑的编码、存储,而是发生在思维过程之中的自然结果,用不着对资料另行编码,然后存储在某一个结构。很自然,回忆也就不是和电脑那样需要检索,找到以后再将之提取出来。回忆也是一种思维过程。换句话说,从记忆到回忆的整个过程都是思维的自然过程。

瞬时记忆(或称感觉记忆),与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的不同,在于它发生在我们的感觉初级皮质,还没有进入到思维皮质。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区别在于功能性与结构性的区别。短时记忆也就是目前被称为工作记忆的那种。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按前面一个帖子中的说法,完全是记忆的最后阶段的事,也就是提取的不同。一个是针对性的回忆,一个是在不知觉中的回忆。这种分类的意义有多大,是值得怀疑的。或许两者在生理记录上有所不同,主要可能会影响前额叶的活动性,和接受指令部分的活动性。本质上这两种记忆的存在是一回事,只是激活的途径不同。

 楼主| 石悲 发表于 2005-11-28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对记忆的实验,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所观察的大脑活动并不是单纯的记忆过程。通过脑成像技术,我们看到了在执行某个作业时大脑活动的兴奋区域,于是就认为那个设计的作业所代表的记忆活动,就是这些区域在负责。但实际上,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我们的大脑涉及到的感觉及思维活动是很丰富的。有不同感觉道的联系,有不同层次的抽象水平的思维活动,也有思维和行为的联系。所表现的兴奋脑区代表着哪个活动,解释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内容。

所谓专业人士,其实只是表明他们在从事着有关的实验。如果在实验设计时,所指导用的理论有缺陷,那实验结果所得出的结论,就不一定是正确的理论。这样就容易出来专业人士却提出业余水平的理论的情况。所有的实验和临床观察结果,都是我们理解大脑活动的基础,只要他们不是虚假的结果。但对于他们的理论说明,却可以有不同的说法。

thinker_jeff 发表于 2005-10-26 04: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I will start at my opinions as same as yours and end up at some opinion disagreed with yours.fficeffice" />

 

From the view of time span,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memories - sensory memory, working memory and long term memory.

The sensory memory is happening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the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from sensory, where is as a buffer (from the view of memories) in the brain system.

The working memory is like a working space for all the information pieces which your brain can hold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mental task, so that is very important for your intelligence. Based on the neurological evidences, working memory is happening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The long term memor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 explicit memory and implicit memory. I have said a lot in another topic < [讨论] 记忆的类型> for these two, so it is not necessary to repeat in here.

 

            I have seen some neuroscientists using explicit memory equivalent with 认知记忆 and implicit memory equivalent with 行为记忆.

            For the < Introduction > in another topic, I have to say that many things have been touched but nothing can be cited to be a reference. It’s just a typical < Introduction >.

remind_me 发表于 2005-10-26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希望大家能进一步深入。

我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记忆是如何编码?(不同的神经元反映不同的信息或特征,它们是如何组织起来形成特定的记忆?)

记忆是如何获取?(形成记忆和获得记忆牵涉不同脑区,比较流行的理论是什么?)

工作记忆的机制?(工作记忆是形成索引,还是内容直接拷贝进来?)

yejunhua 发表于 2005-10-26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经科学的确复杂,不过我听说每个为别人解决精神问题的精神病医生都会有自己的精神病医生,oh my god!it is so terrible!who make them like that on earth?themselves? or the others? or the science?

 楼主| 石悲 发表于 2005-10-26 1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目前的记忆模式是参考了电脑的操作方式,再结合神经生理的发现,所以从一开始,就已经先入为主地设想着哪个脑区是作为记,哪个是作为忆,哪个是临时储存区,哪个是长期储存区。或许,这样一种模式,从根本上就已经错了。

电生理和脑功能成像给我们的结果,能说明什么呢?直接的结果是,执行某个试验时,有哪些脑区的活动性比较高,有哪个神经核的兴奋时间存在差异,等。同样的结果,在不同的理论模式中可以作为不同的证明。譬如,前额叶的兴奋,可以解释为所谓工作记忆的发生,也可以看成是意向活动的进行。

当工作记忆作为一个思维平台时,那短时记忆应该不适宜与它相等。任何记忆,只要进入到思维活动中,那就可以称之为工作记忆了。

可以认为,关于记忆的神经生理理论,远没到成熟的程度。只有摆脱了电脑的模式影响,真正从大脑的神经生理去建立理论模式,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

thinker_jeff 发表于 2005-10-27 0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remind_me 发表于 2005-10-26 11:41:47 :

记忆是如何编码?(不同的神经元反映不同的信息或特征,它们是如何组织起来形成特定的记忆?)

记忆是如何获取?(形成记忆和获得记忆牵涉不同脑区,比较流行的理论是什么?)

工作记忆的机制?(工作记忆是形成索引,还是内容直接拷贝进来?)


记忆是如何编码?fficeffice" />

            A strong synaptic connection is a basic unit for long term memory. Any piece of long term memory has to be in a network of these connections. This is the most convinced knowledge about memory.

记忆是如何获取?

            There are some theories based on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But I don’t know much about it.

工作记忆的机制?

            Nobody actually knows this part well enough so far.

 楼主| 石悲 发表于 2005-10-27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记忆理论继续沿着电脑的模式发展,那最后还是死胡同。就象飞机和鸟。虽然就升力与重量的关系是一致的,但工作原理完全不同。用飞机的工作原理去解释鸟的飞翔,那肯定是个笑话。不幸的是,目前的记忆理论正是这样一个笑话。

我们大脑进行的每一刻的思维活动,都是皮质神经元网络的兴奋。如果某一片刻的神经元兴奋网络是刚形成的,那就是记的开始,如果这个网络是原来存在的,那就是忆的结果。记是个投射整合过程,也就是思维的活动过程。感觉传导的刺激,前面思维活动的影响,最后会共同投射到另一群神经元,整合并形成一个新的网络,我们主观的感觉就是得到一个新的概念、形象、词汇等,这就是记。如果这个网络只是临时性的功能结合,那只是短时记忆。如果这种结合已经固化为稳定结构,那就是形成了长时记忆。已经存在的神经元网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再次激活,也就是回忆,或者想起,或者是无意识地使用原来的概念。如果因为是感觉刺激而直接的激活,如通过听读指令,就成为一种所谓的外显记忆。如果因为是在思维过程中,通过特征的联系而激活,往往被称为内隐性记忆。这些都是思维活动(或称认知过程)中的记忆,它们本身就是思维活动,是思维活动的另一侧面。行为的记忆是另一回事了。

thinker_jeff 发表于 2005-10-27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石悲 发表于 2005-10-27 12:42:40 :

只要记忆理论继续沿着电脑的模式发展,那最后还是死胡同。就象飞机和鸟。虽然就升力与重量的关系是一致的,但工作原理完全不同。用飞机的工作原理去解释鸟的飞翔,那肯定是个笑话。不幸的是,目前的记忆理论正是这样一个笑话。


I feel you might misunderstand my statements.fficeffice" />

 

The statement “A strong synaptic connection is a basic unit for memory” is not existing in computer science. Memory in a biased connected network is a totally different theory than the memory technology in computer science.

 

The computer simulating in cognitive science is based on some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a connected network, so that none of these scientists want to 用飞机的工作原理去解释鸟的飞翔.

 楼主| 石悲 发表于 2005-10-27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认知理论对记忆的解释和鸟与飞机的比喻,并非来自于你的呈述,而是对目前关于记忆理论解释的总体看法。就局部的和具体的证明,目前的理论似乎与神经科学联系得非常紧密。但就因为它的前提是荒谬的,所以得出的结果就会与实际发生的背道而驰。

所谓编码、存储、提取这三个阶段,所谓的不同记忆库,是计算机模式的翻版,并不是来自于神经生理的结果。而现在是,用神经生理的实验结果,去套这个并非是神经生理的理论,怎么会有正确的答案呢?这正是一种用飞机的工作原理去解释鸟的飞翔的典型例子。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看法,同意与否并不重要。如果感兴趣,可以再作更深入的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4-6-3 15:22 , Processed in 0.02064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