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的意思是说:婴儿原来能分辨各种语音,但过了一定阶段,例如2岁(大致,各人不同),就缺乏分辨能力(也许训练可以,但难度大大增加)。 假设来说,如果语言a辅音只有5种,另一种语言b辅音有10种,到了5岁,学习语言a的小孩,再学习语言b,就几乎无法分辨语言b的全部10种辅音。 关于白纸,根据我的认识:脑,当然不是白纸,框架已经搭好,但细节上有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对于不同部位,成熟期是不同的。大致来说,初级的部位,成熟期越早,高级的部位,成熟期越迟,越长。以上面的语音听力来说,相对于语言的其它部分,如语法,就先成熟。听力成熟之后,加快了语音转化的速度,为下一步的语言学习打了基础。 为什么说不是一张白纸,而说框架已经打好?因为婴儿天生就适合学习语言,有了合适的环境,天生就会对语言的某些部分敏感,就会按部就班的学习语言。例如上面的语音学习,可以认识为是一种格式化,把语音进行分类。这种能力,动物应该是很弱的。 楼上虽然认识到可塑性的重要性,但有些忽视了先天能力的重要性。(我主要针对你的白纸的比喻) [此帖子已被 remind_me 在 2005-7-25 9:41:55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