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remind_me

《新认知神经科学》杂记

[复制链接]
thinker_jeff 发表于 2005-11-18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运动神经研究新发现
[ 作者:不详 | 来源:华文生技网 ]
HHMI(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的Thomas  M.  Jessell博士、Jeremy  S.  Dasen等人,发现调控脊髓内运动神经,如何与四肢特定肌肉相连结与HOX  基因有关。

此成果将有助于脊髓因外伤或疾病受损的患者,恢复运动神经功能。此研究显示HOX基因可能也与其他脊髓回路有关,其包含中间神经原,控制神经冲动形式,和感应神经,传递肌肉活动回传的消息等。

此研究中,Jessell和Dasen透过抗体,针对脊髓运动神经所表现的21种HOX蛋白质进行分析。藉此能找出运动神经所表现的蛋白质。Jessell说,透过此方式,将能得到HOX表现的图谱,以探讨在多种运动神经内HOX的复杂功能。

Jessell说,HOX基因家族透过控制运动神经与四肢的连结、运动神经功能的分化、和其目标肌肉的确认等三个层面调控运动神经的组织。实验中发现,于特定神经改变HOX基因表现形式,即改变运动神经,和与目标肌肉间的关联性。

Marc  Tessier-Lavigne认为,运动神经的解密不仅有助于神经学的研究,也对临床应用有重大影响。“了解控制神经回路的形成,提供了回复其原有功能的必要信息。”Jessell也认为,对中央神经系统的基础研究,将能提供研发疗法的方向,以应用于临床治疗。

[此帖子已被 thinker_jeff 在 2005-11-18 22:38:51 编辑过]

 楼主| remind_me 发表于 2005-10-18 0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工作任务太重了,来的也少了,论坛上有些有趣的讨论也没时间参与。

作为一个业余的爱好者,断断续续读一本这样的书,常常感觉困难。

今天看了关于“人脸”相关的综述文章,感觉就晕晕的。不同的实验,不同的参照(control),不同的脑的部位~~。其实很早就看过一个相关的图,可能是上一本大书上的(《神经心理学基础》),人脸相关的脑的网络的确复杂。早上我甚至怀疑,这么多的实验,最终的结果真的是否能“收敛”(convergence)?

另外,到书店翻到一本好书 《neuroscience: explore the brain》2rd ,感觉和上面提的《基础》同样,是学习脑的高级功能的好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70人民币真的不贵,中文,送光盘。最终还是没买,因为时间~,还是先把手上的这本看完吧。

 楼主| remind_me 发表于 2005-11-8 0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的最后两章是关于“歌”song system 的,感觉有难度,又不是人脑(虽然介绍说是鸟的song system 与人的语言很多方面类似),所以就跳过去了。

早上把运动部分的介绍看完,给我感觉是,运动是多个子区域或子网络共同完成的,部分区域的失灵,对整体的影响不大。(当然感觉部分也差不多,不过整体给我的印象是从细节到整合。)

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模拟人脑的高级功能,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从神经网络的通用性能出发,还是从局部网络的专用功能入手?目前还看不到明确的线索。

 楼主| remind_me 发表于 2005-11-10 0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运动部分的第一章。

通过仪器,可以测量(经过处理的)青蛙的腿的力量。通过(电或化学)刺激相应神经部位,特定空间位置产生特定的力量,并且该力量可以通过矢量表示方向和大小。这样对于特定位置的刺激,可以画出一个力场(类似于物理里面的电场)。特定力场,可以产生特定运动轨迹。

对于青蛙,大致有几个不同的刺激的部位,对应有几个的力场。如果同时刺激几个部位,大致可以认为是矢量相加,形成新的力场。

 楼主| remind_me 发表于 2005-11-23 0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对认知神经科学发展趋势的认识

题目很大,水平很差。先简单写写,慢慢修改。

欢迎批评。

1,从大的区域向网络发展(网络由完成具体运算的小的部位组成)。

2,不满足于定位,具体运算用人工神经网络仿真对照。

3,对意识等高级功能的研究逐渐增加。

4,多种实验手段共同验证。同时大量不同格式的实验数据对理论解释提出更多挑战。

5,总体来说对人脑了解得越来越多,但这个巨大的拼图仍然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并且空隙仍然很多。

 楼主| remind_me 发表于 2005-12-1 0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完37章,大致说的是:用脑成像和生理学的方法,分别研究“旋转”和“记忆”两个任务。

旋转任务大致是提供一个简单图形,要求按特定角度旋转后的方向来移动手柄。记忆任务是先提供不同方向的一组图片,然后提示一张图片,要求按该提示后面的一张图片来移动手柄。

脑成像方法结果显示很多脑区程度不同地参与了这两个任务。电生理方法然后对共同参与的一个运动区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机制有所不同。旋转过程中,“群体矢量”相对缓慢地从刺激转到动作方向;而记忆是从刺激方向突然地跳到运动方向(根据不同方向的spike 模式)。

最后总结说,两种方法提供了不同的信息,fmri 成像是总体的分析,大致来说,各部分的活动都能看到,但具体的“活动”其实可能是不一样的。电生理的目前方法只能提供小区域的信息,但优点是提供细节。因此,宏观和微观的这两种方法是互补的,结合起来才能提供相对全面些的信息。

特别高兴的是,这篇综述恰好对应了 《认知神经科学对话》里面的相应内容。里面特别强调convergent (收敛?)的证据,提倡从n个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找寻和验证理论。

 

 楼主| remind_me 发表于 2005-12-4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终于把《对话》看完了,很短的书,200页不到,英语好的建议都看看,连续几天就能看完吧。我断断续续每天半小时,没多长时间就看完了,感觉比论文容易多了。犹豫下面要不要再看一个类似的basic book,除了轻松,还能学到不少英文成语呢。

97年的书,作者还说离搞清楚脑的根本机制还有几光年的距离,不知道现在会不会换个说法。(同样作为 new cognitive neuroscience的主编,前言好像对进展表示满意:)整本书的细节记不太清,感觉除了“brain imaginary”,其他都没有特别令人惊喜的科学发现,毕竟8年过去了。重要的是,看到了这些科学家的一些想法,感觉不像论文这么刻板,甚至还有一些情绪化的话,呵呵,感觉真好。

最后竟然还采访了一个自认为是哲学家的家伙,呵呵,介绍了mit 的一个叫 cog 的机器人的大致情况。当然,这是我关心的,虽然我对当前的ai不看好。对于意识,他认为只要搞清楚并模拟功能,就不必太关心内部感受。例如,只要搞清楚疼痛的神经处理,就不必关心其主体的主观感受。这点我比较同意,还是要根据当前的发展慢慢来吧。

thinker_jeff 发表于 2005-12-7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remind_me 发表于 2005-12-6 9:44:36 :

第二,F5的区域除了动作,还有一种是mirror(镜像)。即不仅是自己动作时,而且是观察到别人相应动作时,会有活动。这个著名的 mirror neuron,据说是社会认知的一个基础。


Could you find the cited reference about this finding in the book? I am interested on how much it have been approved.
 楼主| remind_me 发表于 2005-12-8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er_jeff
把这一章(附有参考文献)发给你了。

39章是讲动作序列的学习,刚开始看。

任务是这样:提供一个4×4键盘,根据键盘上的提示灯(一次亮两个位置),完成每次两个键,一共五组键的动作序列。如果按错键,从头开始。

结果发现,过程明显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短时学会后,虽然没有错误,但不熟练,两手效果相同,第二天后会有错误。长期练习后,非常熟练和迅速,隔几个月不练都没有错误。另外两手效果不同,即未训练的手表现很差,虽然比初学时好点。

待续

thinker_jeff 发表于 2005-12-9 0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I've received.  Thank you.

Now I have a new topic related to this "mirror neuro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5-7-1 09:12 , Processed in 0.02140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