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科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ttgk

神经系统活动理论简述(全面重述+精彩图片)

  [复制链接]
 楼主| ttgk 发表于 2008-10-7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hinker_jeff在2008-9-30 0:37:00的发言:

从我们论坛上有学术观点的网友中,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谁是真正搞过科学研究的人,谁是没有动手实验、只是在头脑中搞研究的人。

科学研究有其规范,无论你曾在哪个领域真正搞明白了,就不会犯些原则性的错误。

重答第17thinker_jeff同志:

您这个要求实验的批评,是对zz同志批评的重要补充。而且,说我犯了“只在头脑中搞研究”的“原则性错误”,也是令人发晕的!

实验是本人的缺项,这一开始就是明白的,但这不等于只在头脑中搞研究。科学研究有很多方法,而实验只是其中之一;除了实验科学还有经验科学(包括临床科学)和历史科学等,都能获得有价值的科学发现,就连狭隘的实证主义也没有狭隘到实验主义的程度。

这些您当然都是明白的,所以,您这是在刺激我对实验检验的追求。谢谢!

的确,没有直接实验事实的支持,是目前本学说的主要缺陷。这个批评可谓击中要害!

下面是我对相关问题的反省,作为对您和有相同关注的朋友的进一步回答:

 楼主| ttgk 发表于 2008-10-7 2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学说的根据和方法,缺陷与优势

一.根据和方法

本学说所根据的事实首先来自那些大家熟知的学科资料,如医科大学的教科书,医学史和心理学专著,还有基础与临床医学杂志中的研究综述等。但这些资料对于我来说不仅是间接的和二手的,而且对于我工作的性质和层次来说,除了那些大家熟知无须引证的工作基础,就只有无法直接引为证据的非常简接的材料。它们与我的观点之间通常是多层次的逻辑连接,当然主要是事实逻辑也有理论逻辑。相信科学材料中原始事实的可靠性,和理论信息的局限性,是我进行理论工作的基本前提,所以仅有书本上还没有相互贯通的琐碎事实是不够的。

除了对书本材料进行相互的逻辑沟通,还要在书本材料与精神生活事实之间进行沟通。所以,我的临床实践,包括我对自己精神生活反观和试验等是我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的观察与治疗、麻醉和精神药物的使用、脑电图的测量都是有限的。这些近乎实验的东西一般说来比较粗糙,而我做得尤其粗糙,既不精确也不全面,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都不充分。所以,尽管这些第一手的经验给了我很多启发,却无法用来支撑理论,只能暗中用作理论自检。这种检验无法与精密的实验相比,讲不出口、不登大雅之堂。其实那些不符合严密科学要求却普遍存在的常识性精神事实是很重要的,绝不逊于实验事实。
 楼主| ttgk 发表于 2008-10-7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缺陷与优势

所以,本学说尽管有相当广泛的事实根据,却没有直接的实验事实;尽管有对神经精神事实的精致理解,却没有严格的事实证明。在当代科学形势中,这不能不说是明显的缺陷。

然而本学说的优势也是显著的:

它是目前最为精致圆融和唯一没有受到真正事实挑战的系统理论,其系统逻辑力量和广泛解释力量,是任何拥有琐碎实验事实的局部理论所无法比拟的。它比反射论、中枢论、信息论这些机械的、局部的、模拟的观点有显而易见的合理性、丰富性和确定性,并与反射事实、中枢事实、信息处理事实相一致。在形式上,它的优点是,开阔系统的物理观点和严谨缜密的理论思维。

所谓“真正事实挑战”是指原始事实的挑战,而不是实验结论或在实验事实上建立的理论的挑战。因为后者可能带有局限性理解的局限性,未必真正符合原始事实。比如,据thinker-jeff最近报道,国外脑成像研究绘制大脑网络结构图,认为皮层后面最活跃的部分是大脑的中心。这个实验结论(常常被称为实验事实)与本学说是完全冲突的!但是本人一眼就看出了它的虚假性,它真正的原始事实只是:皮层后面最活跃。这在本学说看来是当然的,只因为那里是最常用的所谓的“视觉中枢”,所以绝不可能是大脑中心,否则其它相关的原始神经事实(比如我在大脑皮质区层分析中所涉及的那些)都不能解释了,这可能吗?所以,可以肯定他们忙乎的结构图是一张废纸,这种结论性的实验事实是不可靠的,它很难与更广泛的实验事实相协调。本学说的系统洞察力、解释力量和研究价值可见一斑。

为了突出本学说值得信任的理由,不仿学学非正规科学批判中尖刻的指责法:

(不要往自己身上联想阿!因为不是针对个别批判,而是一大类批判!)

……

罢了,我本无心指责所谓的具体和实验。何况它为本学说贡献了主要的事实基础,而本学说回报以系统的理论,二者实是一体难分的。实验和理论是相生的,没有绝对界线。我不相信真有绝对空头理论或纯粹实验的存在。所以只有感谢学不来指责,关键在于理解和真诚。

 楼主| ttgk 发表于 2008-10-7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对实验的希望

所以我非常希望有条件实验研究的同志,对本学说提出的那些缺乏正式资料根据的新异观点(包括那些一笔带过的具体观点)进行实验研究、检验和修正。还有一些拿不准的疑难事实必须用实验去澄清,比如丘脑下的底核在系统机能结构中的组织学地位究竟是怎样的?没有起码的原始实验事实就无法推论洞察。

先从那些容易检验的入手,按照理论顺序,逐一审查那些未经正式检验的新异观点。能检验什么就检验什么,暂时找不到好方法的,就往后推。有想法而不成熟的,可以到这里来集思广益。在这种新思路的研究中,非常容易有新的更详细的发现,那就是发展了。

研究结果欢迎到这里来公布,交流讨论。作为完全独立的研究另行公布,也是当然可以的。哪天有人发现,可以引来作为旁证,无论是证实还是证伪。

本学说并不缺少简接实验事实的旁证,在我主要理论的那些层面上的所有原始实验事实和经验事实,到目前无一例外地都可作为它的正性旁证。但是旁证就是旁证,对于所旁证的对象来说是“不严密不具体”的,作者本人引用旁证来支撑理论近于无效,是行不通的!

本学说依赖系统逻辑力量而面世,它所需要的是直接实验事实的支持。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对它进行严格的实验检验、修正和发展,谢谢大家!

下面转到《……结构》第23楼后,想就实验的事开个头绪——

 楼主| ttgk 发表于 2008-10-7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mlyinsw在2008-10-4 20:23:00的发言:

狂赞!读了很有启发!但是其中有许多太过哲学了,希望能用实验证明!

谢谢!欢迎参与加入!

初来本坛就通过了zz同志判断力门槛的测试,好样的!

 楼主| ttgk 发表于 2008-10-9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hinker_jeff在2008-10-3 1:57:00的发言:
我认为zzwzzwzzw66623楼中所提的问题非常好,希望能看到楼主的回答或部分回答。

那时我不太想理zz同志,是因为必须先认真回复您的贴子。后来我还是不太想理zz同志,是因为她的问题很难回答。可现在看来,她的问题引起了共同的关注,我是赖不过去的了。

下面试着回答大家,要符合zz同志的要求是困难的,但我一定努力:

 楼主| ttgk 发表于 2008-10-9 1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zwzzwzzw666在2008-10-2 16:17:00的发言:

ttgk同志在讨论理论时能直指具体问题,这样最好,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别人也才能与你展开对话,你的理论是对是错,或者缺点在哪里,或者突破在哪里,才能真正明晰。这样对你对大家都有益处,如果你是有突破的,论坛上有文字记载,在某种程度上可保护你的发现权,对大家来说也学习了新知识;如果经具体讨论后表明你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你也可以省省自己的时间,不能一直在一片沙滩上建造想象中的摩天大楼了。

       上面你在第4条中,你总算说出了你已经解决的重大的具体问题了(如你所言的上面红色标记的部分),对这些问题你真的解决了吗?真够厉害的!要知道这些问题正是让当今学术界焦头烂额的主要问题,难道你已经把这些问题一网打尽了!?我表示怀疑,深深的怀疑,我下面有具体提问,如果你能回答,会对你刮目相看。

   (1)你说你解决了感觉的机制和本质,首先说颜色感觉,颜色感觉是感觉的一种,关于色觉的机制,二百年以来虽建立了一系列理论来解释从视网膜到皮层的过程,但还有一系列根本问题未解决,尤其是皮层色斑内的具体回路是如何建立的,至今是个迷,那么ttgk你能不能根据你的理论来解释一下色斑内的回路?还有,为什么每种颜色总有其补色呢?为什么光谱是连续的由低到高的频率分布,但脑处理它时却把连续频率分布当作色环来处理?有趣的是有一种蜥蜴它的视网膜只有红绿两种视锥,但据研究它的脑内处理居然也按色环方式进行!难道色环原理这么重要??请ttgk按你的理论给解释一下。跟你讲一下,我们发现只能用数学中的群论这种工具来解释色环原理最合适,因为色环原理的本质就是对称性,不知ttgk对此有何见解?

       还有,触觉也是感觉的一种,根据你的理论请解释一下触觉和视觉的联系和区别。二者基本原理是否相同?

       人在注视一物体时,会有自己不能察觉的眼球固视微动现象,若用实验手段消除固视微动,则感觉消失,请问ttgk你用你的理论对此作何解释?

       还有,当你注视一个直角三角形时,在皮层回路水平上如何表达的,如何感知此为直角三角形而非正三角形?请根据你的理论回答。

      关于感觉的机制的问题,涉及到的未解决的具体问题不下百余种,你就先具体解决上面几个问题吧(不要躲闪请直指具体问题)。

(2)你说你解决了注意和认知发展机制,注意的机制问题如何解决,已使历史上的和现今的多少大人物们魂牵梦绕彻夜难眠而不得其解,这其中注意如何开始,知觉的捆绑,背景的分离,皮层回路如何实现等等,别的就不用说了,ttgk你只要用你的理论解释一下从视网膜到皮层上,物体背景是如何分离的和知觉的捆绑这两个问题就可以了。

(3)你说你解决了记忆的机制,你能这么讲,很有勇气!能解决记忆的机制,那基本上距离彻底解决大脑原理也不远了,不用多罗嗦,任选一个汉字,如“中”这个汉字,请ttgk用你的理论解释一下脑皮层回路水平上如何具体存储这个汉字的,关于如何再现如何回忆你就先不要解释了,只要给出存储的细节就可以了。

(4)你说你解决了随意运动的机制,关于随意运动问题,你这可有点不实在!我记得我之所以注意到你,就是因为你在以前的一个帖子里居然敢说你解决了随意运动问题,我当时很惊讶,于是仔细看了你的帖子,结果无任何实质性内容,当时我就给你提了具体问题了吧,你支支捂捂也没答上什么来——————现在你还在坚持认为你解决了随意运动问题?!我真是服了你了。执着可不是这种执着法。

     关于随意运动问题:以网球运动员击球为例,此过程涉及细节非常复杂,你只要回答当击球动作发生时,最初的启动肢体运动的信号在哪里产生,如何产生,由哪一类细胞的发放来代表即可,如何下传的暂不必解释。

(5)你总是在说你解决了神经系统结构框架问题,到现在为止几乎都难以统计到底有多少种所谓系统水平的理论了,不错,目前在神经科学,脑与认知领域缺乏的就是一个漂亮的系统水平的理论,现在也到了该出这样的理论的时候了,但现实的情况是还没一个理论经得住全面推敲,各种理论仅能对某方面事实作出解释。现实情况下,在具体研究领域,一般人在没有相关基础和国家科研资源的支持下,很难进入。但所谓系统水平的理论构建却不是这样,一个人单枪匹马就可以搞理论建构。这也为什么说建立脑理论,对每个人来说现在是好时候——————但在这一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思想不朴素!先入为主和相当然,在沙滩上建大厦。

     ttgk你说你给出了系统结构框架,好吧,你先不要用来解释人的神经系统,你只要先解释清楚蚯蚓神经系统的系统水平的工作原理吧,这个应该不难吧,还有,请用你的理论解释一下生命进化过程中神经系统产生的过程,你可以选择拥有简单神经结构的生物进行分析。总之,要建立系统水平的理论,神经系统演化过程的分析必不可少!

最后讲一点,请直接针对以上具体问题回答,无关的不必讲,其他的大家都明白。

一.你提出的这些具体问题非常好,但是在系统活动理论看来不是好问题!

Zz同志,你对问题的提法是很有功底、但非常成问题的提法,字里行间充满了学界流行的观点术语和虚假的理论预设,尤见于我标亮的那些地方。那种虚假的预设(还原主义中枢论附加信息加工学说)是长期无效研究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大家在事实上并没有真正地研究他们在语词上想研究的东西。要想从镜子中取出东西来是不可能的,因为里面根本就没有。

认真读过本学说的必然知道感觉在外周,而皮层只是注意调节和记忆活动的地方。让我重复叙述不如你重复阅读,因为那仍然免不了你的阅读。吃透本学说,你对于所提出的问题将有催枯拉朽的力量。我的希望:以系统活动理论为基础,在你所提问题的水平上,为诸如此类的琐碎问题建立起系统观点。但是,这个事业我没有能力去做了,也不敢奢求你的刮目相看。

不过,我已经对你刮目相看了!我已经把这个任务和希望主要地寄托于你了。到目前为止,我觉得你是解答这些问题的最佳学者,至少比ttgk更适合。基本原理大家(认真读过拙文的同志)都明白了(只要转换了脑筋,也确实是清晰易懂的),接下来的这些问题只能留给你们掌有相关丰富知识的同志了。

 楼主| ttgk 发表于 2008-10-9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既然把希望寄托于大家,我还是应该真诚地讲几句大家都明白的废话:

1.注意事物的固有秩序

各种事物和现象皆有其自身秩序,神经精神现象也不例外。必须理解了睡眠与觉醒,你才有可能理解注意,然后才可能理解感觉以及知觉。只有理解了光觉,才可能理解色觉和各种视知觉问题。你可以独立地研究各种感觉,并为理解一般感觉积累经验材料,但是在理解基本感觉之前,你不可能真正地解决其它感觉问题。反之,如果基本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只要根据事物秩序把具体事实对上嫁接就是了。当然,要理清秩序绝不是容易的。各种感觉的发育分化秩序大约是:体觉——听觉——温觉(痛觉)——触觉——味觉——嗅觉——光觉——色觉。它们的基本原理完全一致,只是具体各不相同。其它神经精神事实也如此。

2.更正基础性工作预设

放弃有严重缺陷的虚假预设,正确地提出问题,是进行有效研究的前提条件。象zz同志这样熟悉感觉生理学事实的学者,要放下中枢论并不很困难,诸如倒三角形、棱镜适应等问题,只有根据系统活动学说才可能得到简明一致的理解阐释。如果还没有勇气放下那种主流的观点,你就去问那些还没有受到相关科学观点污染的孩子,问他们痛在哪儿痒在哪儿。绝不可能是感受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那里并没有所谓的“感觉中枢”,只有注意调节中枢,而且都与记忆思维运动行为有关。还原主义虽然很重要,但连感觉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因为它的价值不在于此,这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大脑皮层的局部都做着非常简单的机械性感应工作,不过各部分的活动有具体的相关和复杂的秩序。小范围皮层中的回路与感觉活动也就是注意有某种关系,但决不可能是什么感觉表达。而大范围的回路是在大脑与基础神经系统之间。系统活动理论目前基本上不谈信息加工,而直讲思维活动。信息加工概念适合于电脑和人工智能,它来源于对人心理活动的模仿,不能反过来解释心理,而且是一个多余的、形式化的、把研究引入邪路的概念,不能直指物理事实。那些分子水平的信息研究不无价值,但只是生物分子信息,而绝不可能与感觉信息的加工存储有对应关系。感觉信息的加工存储就是思维记忆,其直接的物理事实是在组织细胞网络水平,并与基础神经系统大有关系,而绝不只是皮层中的回路。认知神经科学必须觉迷悟道,放弃虚假预设走出研究困境。

3.系统组织学的研究范式与目标

转换研究范式是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系统活动的范式当是可靠正确的范式,虽然还不完美。首先吃透本学说,然后你会发现外向展开的经验研究道路非常容易澄清事实取得成就。虽然与目前流行范式相比似乎有一种离开大脑的倾向,但是它并不脱离大脑,而且能够真正有效地研究大脑。要点在于:与机能结构的研究进展相联系,澄清大脑经验性发育衰老与进化的全过程。这是系统组织学的远期目标和使命,还要靠大家长期的不懈努力。

系统活动学说的任务使命这里就交给大家了,拜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3 10:36:37编辑过]
 楼主| ttgk 发表于 2008-10-9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关于虾子痛觉的一节短文,转来搪塞那些具体问题:

痛觉要比一般感知觉原始得多!

在生物感觉进化的历程中,由痛觉的适应钝化而产生对环境的初步适应,然后才能产生对事物的进一步感知。痛觉是应激行为的一种基础,而不是相反!

至少这要比下面的观点合理得多:

[痛觉是生物因应激行为而进化出来的一种感知觉,事实上,它体现的是学习和记忆的作用:当一个人记住某种外界刺激能够带来痛觉后,他可以以后尽量避免这种刺激。]

 

全文连接:http://lib.psych.ac.cn/bbs/dispbbs.asp?boardID=18&ID=54&page=1

 楼主| ttgk 发表于 2008-10-9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来者

Thinker_jeff zzwzzwzzw666bioguider、可泽、psyzjs、wwqx、smlyinsw以及未来的同志们:

有缘得到您们的热情支持和批评挑战,是ttgk非常高兴的!在此衷心地感谢您们!有力的语气和态度是为新观点建立初期信用的基本条件,加上心思有限,把握不当之处诚请谅解!

您们是本学说的第一批敏感者和支持者。能够这样迅速地把它交待给您们,是我以前不敢想象的。是您们出色的批评挑战和优秀的科学精神,助长了我对大家的信心。

相关的科学任务是神经科学给予您们的使命。这完全是因为您们对它的兴趣,是由于您们优秀出色的科学精神:真正的科学兴趣、独立的批判精神、优秀的科学素养。

系统组织学狭义上指组织机能结构观点(形态学),广义上包括组织机能活动观点(动力学)。这两个相互联系的领域,是合而为一,分而为二的。组织(名词)结构是组织活动的即时现实基础;而组织(动词)活动是组织结构的历史由来基础——也即塑造者。二者是即时具体地统一的。这种关系表现于神经系统个体发育变化和系统发育变迁的全部事实;沟通并属于组织结构和组织活动这两个领域的是发育和进化神经科学。以上是系统组织学的要义。

所以,系统组织学涉及神经生物学的全部具体内容,二者的关系是具体与一般的关系。系统组织学指向系统的有理论秩序的神经生物学,它的事实是有具体组织地位的神经生物学事实。系统组织学代表着神经科学走向成熟的必然方向,它的目标和道路在总体上已经明白。但是在具体水平上,这条路既不是清晰的,也不是平坦的,有待来者的接力探索!

兴趣和勇气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再注意素养和方法就可以承担科学任务。任何有兴趣探索神经学问题的同志,都可以尝试着去解答系统组织学课题。不要总是以为只有人家才行,我们只能跟跑。系统组织学的未来就是神经科学的未来,等待着您们去开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物行[生物导航网] ( 沪ICP备05001519号 )

GMT+8, 2024-4-27 00:42 , Processed in 0.07637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