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工具性条件作用的模拟。 在西方,比较重视工具性条件作用,而较少重视条件反射。在我国由于受前苏联科学的影响,人们知道条件反射的很多,了解工具性条件作用的很少。西方关于工具性条件作用的实验很多,其中斯金纳箱是个典型。我们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以便分析它的要件。 实验很简单,一只鸽子在一个箱子中,它随便地在箱子中活动,作一些走动、啄东西的动作,当它偶然啄到一个预先设置好的机关(例如一个后面有灯的窗口),这个机关便送出食物。这样的事情次数多了,鸽子便主动去啄那个亮灯的窗口,企图得到食物。 工具性条件作用也有三个要件,偶然的行为、刺激、奖励。这种反射没有非条件反射的反应,代之以偶然的行为。奖励也可以看作是刺激,它很类似于非条件刺激(但是又不能叫做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是一个相对的名词,没有对应词汇,不好再叫)。从要件的分析看,可以知道工具性条件作用与条件反射的不同。 模拟工具性条件作用的反射表每一条也是有三项。一项纪录刺激码,一项纪录奖励码、再一项纪录偶然动作的程序首址。支持这个反射表的程序也必须有读和写两种功能。 怎样模拟工具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呢?首先在系统程序中要设计一些活动程序(C语言中的被调函数),还要有一个随机调用上述程序的程序。它们共同模拟偶然行为。系统中还要有能够识别奖励的程序(我建议用需要机制对奖励进行识别,也可以用其它方法识别)。 反射建立过程如下:在计算机接受到刺激信号并进行各种偶然活动时,识别奖励程序对另一些信号进行识别。当识别奖励程序识别出奖励信号后,便开始启动写反射表程序。把刺激信号码、奖励信号码和偶然进行的活动的程序(函数)首址分别记录到一条中的各项里。这样,建立工具性条件作用的模拟就结束了。 如果要模拟强化过程,也需要经过强化程序,在同样情况发生几次后,再正式进行写表操作。如此便逼真的模拟了强化过程。 怎样模拟工具性条件作用的实现呢?在计算机接受到刺激信号后,译码程序把它翻译为刺激码,依据刺激码检索工具性条件作用的反射表,检索到该码以后,找到相应偶然活动程序首址,从那里开始调用活动程序。从而实现了工具性条件作用。也可以按以前的方法模拟该作用的退化。 由于这种反射不需要非条件反射的支持,所以模拟过程中用不到先天性反射表。读与写都与先天性反射无关。但是由于该反射需要行为(这也是取名为工具性的原因),所以要为模拟程序设置驱动活动的程序,同时还要有随机调用这些驱动活动程序的程序。因此它的模拟会比模拟条件反射麻烦。 从实现该种反射的模拟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实现过程中奖励不再起作用,因此可以提出一个疑问:奖励是不是必需的呢? [此帖子已被 ruiaijun 在 2004-11-19 18:55:0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