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C机上实验的安排。 再没有条件设计安装机器人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在PC机上实验自编程序的程序。这时我们就可以用键入文字代替学习环境中反馈的信息。用一些小程序代替机器人的活动程序,它们的连接就是我们要模拟反射系统自编的程序。 一般情况下,需要连接的小程序最好设计为可显示在屏幕上的程序。这样的话,程序运行时你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效果。效果满意,你就可以通过键盘打入效果信息。使程序得到确认。 如果不能使小程序在屏幕上显示,也可以为每一个小程序起名(文字),运行时让屏幕上显示各个小程序的名字,以你满意的组合为确认标准。 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在自编程序时采用“虚调用”的方式。也是为小程序起名字,随机编程时不真正连接和运行程序,只是在屏幕上显示程序名,到程序被巩固后再真正网反射表中填写程序。 后两种设计都是象征性的实验,不是真正的自编程序,但是对自主学习过程也是一种程序上的模拟。 C、自主学习过程的落后性。 自主学习过程虽然能够实现自编程序,但是其随机组编程序花费的时间太长。它是动物无智能或低智能时的自编程序方式,只有智能大力参与,编程的效率才能提高。 不过在人类生活的早期,也是大量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我观察过婴儿学习坐起的过程,几乎和猫学开笼门一样艰难,有些非常可笑的错误在发生(比如该往前弯腰,他却往后仰),有些已经发生的错误不断在重复。有时你真想对他说,你那样做不对了!可是他是听不懂你说什么的。 现在我踏踏实实的从无智能开始设计模拟反射程序,不厌其烦的解决这些繁琐的问题,就是想探索一下,个体智能的这个初级阶段究竟能不能避免?如果我们在讨论过程中忽略了这些初级阶段,可能会对将来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现在我无非是麻烦一些,在纸面上讨论总比大量投资后发现失误要强得多!
[此帖子已被 ruiaijun 在 2005-6-7 17:02:29 编辑过] |